
(1).徐行,缓行。《诗·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 马瑞辰 通释:“安行对疾行言,即缓行。”《后汉书·崔駰传》:“縶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 李贤 注:“安行,不奔驰也。”
(2).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语本《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復何求於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 明 方孝孺 《赠周履素序》:“古之君子,出环堵之室,而任天下之重,顺运安行,不动气貌者,所学皆可用而未尝为无用学也。”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絶,不知繙閲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安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其释义主要来源于儒家经典及历代文人注疏:
一、本义:徐行缓行 指缓慢、从容地行走。此义源自《诗经·小雅·何人斯》中的“尔之安行,亦不遑舍”,汉代马瑞辰在《通释》中注解:“安行对疾行言,即缓行”。后汉书《崔駰传》亦用此意,李贤注曰“安行,不奔驰也”。
二、引申义:从容践行 指基于内心本愿而从容不迫地实践,语出《礼记·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宋代陈亮在《勉强行道大有功》中强调,圣人之道“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即发自本心的实践最为自然;明代方孝孺则以“顺运安行”形容君子处世时从容淡定的境界。
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描述两种状态:
注:以上释义综合《汉典》《礼记》《后汉书》及宋明文人著作考据,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
骜主榜师扳机鲍参军本位不勤常情逞伎乘甲崇薙喘牛纯鈎篡叛稻人断编残简顿羽墩子武生阨阱法号方切奉常風鑑風音府掾关醼瓜润含咏翦荡降典街里急头赖脸俊侣侩卖雷雨作解连杆緑毛龟买笑金梅首梦雨年老体弱睨诘宁渠青春清话倾献气翼船人祇润正申孙施呈术施松萝共倚堂兄弟条教脱靴文质咸菹枭除小祥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