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鲍参军的意思、鲍参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鲍参军的解释

即“鲍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鲍参军"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一、官职释义

指古代官职"参军",全称"参军军事",始置于东汉末年,为军事幕僚职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参军作为将军府的重要属官,分掌各曹事务,品级从七品至九品不等。此职常见于《宋书·百官志》《通典·职官典》等史料记载,属军事参谋类职位。

二、人物特指

专指南朝宋著名诗人鲍照(约414—466)。因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诗风雄浑奔放,尤擅乐府与七言诗,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开创七言歌行体先河。钟嵘《诗品》评其"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杜甫更以"俊逸鲍参军"赞誉其艺术风格。

文学地位与影响

鲍照的创作打破南朝绮靡文风,其《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均为骈文名篇。作品收录于《鲍参军集》(原集已佚,明人辑佚成书),《文选》选录其诗文十余篇。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称其"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对唐代李白、岑参等诗人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参军"词条
  2. 《宋书·卷六十七·鲍照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钟嵘《诗品·卷中》(文学古籍刊行社)
  4. 萧统《文选·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章
  6. 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鲍参军”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别称,因其曾任“参军”一职而得名。以下为详细解释:

  1. 词义与来源
    “鲍参军”由姓氏“鲍”与官职“参军”组合而成。这一称呼源于鲍照(约414-466年)的仕途经历,他在南朝宋时期担任过“前军行参军”“秣陵令”等职,后人以官职代称其名。

  2. 人物背景
    鲍照是南朝著名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文风格豪放激昂,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以乐府形式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对唐代李白、杜甫等诗人影响深远。

  3. 文学与历史意义
    “鲍参军”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用,如杜甫《春日忆李白》中“俊逸鲍参军”,以此赞誉李白的诗风。该称呼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以官职代指人物的传统,类似“杜工部”(杜甫)、“王右丞”(王维)等。

  4. 读音与用法
    拼音为bào cān jūn,属专有名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指代鲍照本人及其文学成就。

  5. 相关延伸
    部分资料(如)提到“鲍参军”作为成语,形容有才而不得志者,但此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主流解释仍以指代鲍照为主。若需深入探究,可参考《鲍参军集》及其诗文注本。

别人正在浏览...

摆杀把绝惨礉搀行夺市抽抽噎噎绸缪未雨丑拙触事面墙麤壮大戎定器地热匎刍妨克风裘分茅锡土高底高凤自秽恭勤故伎海女暵暵辉烛狐兔减汰交斗交鬭戒牒寄画惊涛骇浪金鸡竿给视灵塔犁扫卤获谩忆满招损,谦受益门塾迷云闹乱子拈华摘艳捻土焚香盘涉捧心西子平坦墙花碁置犬台宫屈体瑞草魁砂袋省候石郎神索解听声偷媚取容退丁图理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