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质的意思、文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质的解释

(1).文华与质朴。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史有文质,辞有详略。” 孔颖达 疏:“史文则辞华,史质则辞直,华则多详,直则多略。”《旧唐书·文苑传序》:“殊不知世代有文质,风俗有淳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使马圉》:“ 马圉 之説诚善,假使出 子贡 之口,野人仍不从。何则?文质貌殊,其神固已离矣。” 姚华 《论文后编》:“夫均文质者,莫三百篇若。诗亡而文质分, 赵 得其质, 楚 得其文。”

(2).文字与质地。《汉书·食货志下》:“﹝ 王莽 ﹞铸作钱布皆用铜,殽以连锡,文质周郭仿 汉 五銖钱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起源与基本含义

“文质”一词最早出自《论语·雍也》,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

二、在文学理论中的延伸

魏晋后,“文质”被引入文论领域,衍生出两层含义:

  1. 语言风格:“文”指华美辞藻,“质”指质朴表达。例如南朝萧绎主张“艳而不华,质而不野”。
  2. 内容与形式:“文”指文章的表现形式,“质”指思想内容,强调二者的统一。

三、史学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晋代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提到史书编纂需注意“文质”平衡:史文过华则详,过质则略。此外,《汉书》记载王莽铸币时也以“文质周郭”形容钱币的文字与质地设计。

四、相关成语

“文质彬彬”是最著名的衍生词,原指君子内外兼修,现多形容人文雅有礼。

“文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概念,既可用于评价人的修养,也可分析文学创作或历史记录,其核心始终强调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质的意思

《文质》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品质,特别是指人的性格、素质和气质的文雅、高尚。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文质》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文”和“贝”,其中“文”表示文字、文化,贝”表示财富、珍宝。它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文质》一词的来源较为古老,最早出现在《诗经·召南·黍离》:“兄弟贻于儿曰,文子薄而质子彰。”意思是兄弟之间应该有教养高尚的人,才会被世人所赞扬。在繁体字中,《文质》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许多变化。在古代的金文和篆文中,贝字的形状更接近贝壳的形状。而文字的形状则更加像是一本书的卷轴形式。

例句

1. 他的言谈举止都展现出了一种高贵的文质。

2. 她的仪态优雅,气质文质彬彬。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文质彬彬、文质斌斌、儒风文质

近义词:文雅、举止得体、风度翩翩

反义词:粗俗、粗鄙、无教养

别人正在浏览...

办事员蔡莽草蔬称借承向迟滞畴代赐假筜篁大誓愿粉昆桴栋敷华高压锅耕垦诟嫚灰窑江气件头嚼舌头锦套头机器人激射九趣卷末橛头船具载开筵快船龙鹤龙堂蹗蹗马放南山麦垅默然无语牧工飘飏衾裯寝饭青水脸契悟栖音日羽扫光舍车保帅守中疏濬说说笑笑疏散松畹苏耽邃世宿禽擡盘桃红妆畏涩尾生窝盘瞎汉跳渠象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