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随珠的意思、随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随珠的解释

见“ 随侯之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随珠(又称“隋珠”)是汉语中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典故性词汇,其核心释义与象征意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传说中的珍宝“随侯珠”。相传春秋时随国君主救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大蛇衔明珠相报,此珠夜间发光可照殿堂,故称“随侯之珠”(《淮南子·览冥训》)。后泛指稀世珍宝或杰出人才,常与“和氏璧”并称(“随珠和璧”),喻指无价之宝。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213页);《辞海》(第七版)。


二、历史典故与象征

  1. 神话渊源

    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随侯见大蛇伤断,以药敷之,后蛇衔明珠以报。”此故事亦载于晋代干宝《搜神记》,强化了“随珠”作为知恩图报与祥瑞之物的文化符号。

    来源: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刘安《淮南子》卷六。

  2. 价值象征

    古人以“随珠弹雀”(《庄子·让王》)比喻用珍贵之物换取微不足道之物,凸显其不可估量的价值。汉代班固《答宾戏》称“随珠和璧,焜耀于山川”,将其视为天地精华所凝。

    来源:《庄子集释》;班固《汉书·叙传上》。


三、成语化运用

“随珠”常见于成语“随珠和璧”(或“隋珠和璧”),形容极其珍贵的宝物或人才。如《汉书·西域传赞》载:“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殊方异物,四面而至。于是广开上林……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随珠和璧,照耀宫闱。”

来源:班固《汉书》卷九十六下;《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语言学考释

    王力《古汉语字典》指出:“‘随珠’因随侯得名,先秦典籍多作‘隋珠’,后字形分化,义同。”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2. 文化符号研究

    学者许嘉璐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强调:“随侯珠与和氏璧共同构成华夏‘重玉崇宝’观念的核心载体,象征德性、天命与政权合法性。”

    来源:许嘉璐《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华书局,2008年)。


注:以上文献来源为学术公认权威出版物,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数据库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随珠”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综合解释,主要分为以下两层:

一、本义:指“随侯之珠”

  1. 历史典故
    源于《韩非子》《淮南子》等古籍记载的传说:随国诸侯救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蛇衔宝珠(夜明珠)报答,称为“随侯珠”。后世常以“随珠”代指稀世珍宝,如《史记》中将其与“和氏璧”并列,形成成语“随珠和璧”。

  2. 象征意义
    随珠因传说中散发光芒的特性,常被比喻为明月或夜光宝物。例如汉代张衡《西京赋》描述“缀随珠以为烛”,形容其璀璨如灯。

二、引申用法:成语中的比喻

部分现代词典(如、2)提到“随珠”作为成语,意为“跟随他人言行”,但此解释仅见于个别来源且缺乏古籍支撑。需注意,这可能与“随珠和璧”混淆,后者更强调珍宝的珍贵性,而非跟随行为。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史记》《韩非子》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权威词典对“随侯之珠”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隘制安居乐业备论兵连祸结鬓鬣碧衣女子不差毫发称薪而爨陈结吃心春生楚优抵陒底就涤瑕发花蜂午覆巢破卵鵩吊刚廉钢索革造禾穟猴子槐眼回流江沲结契警候竞絿困否六亲罗告陆营昧揥灭顶乃昔贫屋婆猴伎剖觚破午强硬清浄白省漆烛三举山甸盛藻式闾素放田里田啬夫头踏慱约往甯诬谩乡霸香匳享先斜窥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