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贿;贪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请自今,官吏经勘断犯入己赃,并不许收敍;如有已放行收敍者,即为改正。”
“入己赃”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于法律或正式语境中,指个人将贪污或受贿所得的财物据为己有。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由“入”(进入)、“己”(自己)、“赃”(非法所得财物)三字组成,字面含义为“将赃物收入自己囊中”,引申为利用职权非法占有财物或收受贿赂的行为。
成语最早见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官吏经勘断犯入己赃,并不许收敍”,表明古代对贪腐行为的法律制裁。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证或法律条文,可参考《续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
《入己赃》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自己内心有贪欲和私心。形容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贪婪、自私,不择手段追求私利。
《入己赃》的拆分部首是“入”、“己”和“赃”,它们的具体笔画分别为:入(2画)、己(3画)、赃(11画)。
《入己赃》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千古佳话《水浒传》。在现代汉字中,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在古时候,汉字《赃》的写法略有不同,它由“贝”和“行”组成。
他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挪用贪污,完全是入己赃。
- 入赘(指女子嫁到男方家庭成为妇女)
- 己见(指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 赃款(指非法获取的财物)
- 近义词:私心、贪婪、自私
- 反义词:勤俭、公正、无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