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朽一罢的意思、九朽一罢的详细解释
九朽一罢的解释
中国画描绘人物的一种方法。 宋 邓椿 《画继·岩穴上士》:“画家於人物,必九朽一罢。谓先以土笔扑取形似,数次修改,故曰九朽;继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罢。罢者,毕事也。” 郑振铎 《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所谓‘九朽一罢’的名言(就是说,起稿九次,到了第十次才画成),就可证明完美的画幅决不是完全凭借偶然的兴会,一挥即就的。”
词语分解
- 九的解释 九 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笔画数:; 部首:丿; 笔顺编号:
- 罢的解释 罢 (罷) à 停,歇:罢休。罢工。罢课。罢市。罢论(打消了打算)。罢笔(停止写作)。 免去,解除:罢免。罢官。罢职。罢黜。 完了,毕:吃罢饭。 罢 (罷) 同“吧”。 罢 (罷) í 古同“疲”
网络扩展解释
“九朽一罢”是一个源自中国绘画技法的成语,后引申至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强调严肃认真的态度。具体解释如下:
-
原意与技法
原指古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先用木炭或土笔起稿,经过多次修改(称为“九朽”),确定轮廓后以淡墨勾勒完成(称为“一罢”)。这一过程体现了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
引申含义
现泛指任何需要严谨态度的创作或工作,强调反复修改与最终定稿的辩证关系。例如,文学写作、学术研究等场景中均可应用此成语,表达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
创作过程示例
- 九朽:以炭笔勾画草图,多次调整人物形态、比例等细节。
- 一罢:淡墨定型,擦去炭痕,完成最终画作。此步骤要求果断,体现前期充分准备后的从容。
-
典故出处
最早见于宋代邓椿《画继·岩穴上士》,记载了“九朽一罢”的具体操作流程,成为后世工笔画的重要理论依据。
注意:部分词典(如、3)提到该词形容“事物破旧不堪”,但此释义与其他权威来源不一致,可能为误传或引申用法,建议以绘画术语为基准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九朽一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九朽一罢》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于形容事物或个体的“破败不堪、衰朽不堪”的状态或面貌。它通常用来形容物体的老旧、陈旧和损坏,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形象或状态的极度不好或衰败。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九朽一罢》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 乙罒一口䒑 廾 口。
-根据这个词的不同字,可以分别拆解成九字(měth), 朽字 (xiū),何字(hé) 和 罢字 (bà)
来源:
-《九朽一罢》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中的一句话:“九朽一罢,然后太平。” 这句话主要讲述了要实现社会太平的目标,首先需要清除弊端和不良现象。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化为一个词组,用来形容物体或个体的败坏和衰朽的程度。
繁体:
-《九朽一罢》在繁体字中的拼写方式为「九朽一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变化,但《九朽一罢》这个词的基本字形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根据古代木简、竹简和甲骨文等古籍中的记载,可以看到这些字的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
-这座城市的建筑物已经九朽一罢,急需翻新。
-这台旧电视机的画面朦胧不清,真是九朽一罢了。
组词:
-九朽一罢中的“九”可以与其他形容词组合使用,如“九思一念”、“九宿一饷”等。
-朽字可以与其他形容词组合使用,如“朽木不可雕”、“朽乡生大夫”等。
-罢字可以与其他动词组合使用,如“罢工”、“罢课”等。
近义词:
-衰败、破旧、残破、腐朽、颓废
反义词:
-兴盛、繁荣、美好、新鲜、健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