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槁木死灰的意思、槁木死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槁木死灰的解释

[be utterly destitute of passions and desires as rotten wood and dead ashes] 槁枯的朽木与陈久的冷灰,比喻心灰意懒,情绪极度低落,毫无生趣

那守节之妇,心如槁木死灰。——《恨海》

详细解释

干枯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郭象 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喻“丧我”的“坐忘”境界。后亦引申为对世事无动于衷。《朱子语类》卷六十:“以此观之,圣人之道,不是默然无言;圣人之心,纯亦不已。虽无事时也常有箇主宰在这裡,固不是放肆,亦不是如槁木死灰。”《红楼梦》第四回:“这 李紈 虽青春丧偶,且居处於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槁木死灰”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精神极度消沉、毫无生气或心如死灰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确保内容基于权威语言学来源。

一、字面意思

“槁木”指枯干的树木,毫无生机;“死灰”指冷却的灰烬,不再燃烧。合起来,字面意思是枯木和冷灰,比喻事物失去活力和生命力。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定义,该成语强调一种彻底绝望、毫无活力的状态(来源链接:https://www.zdic.net/,此为汉典网,权威在线词典平台)。

二、比喻意思

在比喻层面,“槁木死灰”常用于描述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指心灰意冷、情感麻木,对世事漠不关心。例如,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来探讨超脱世俗的境界,后被引申为消极的消沉状态。汉典网(zdic.net)解释为“形容人意志消沉,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来源链接:https://www.zdic.net/)。

三、出处与演变

该成语最早出自《庄子》,是道家哲学中关于无为和超脱的表述。后世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如清代小说中常用来刻画人物绝望心境。权威来源《汉语大词典》指出,它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日常用语的演变,强调其文化深度(来源链接:https://www.zdic.net/,汉典网收录完整释义)。

四、用法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槁木死灰”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述,如“经历失败后,他变得如槁木死灰一般”。参考《成语大辞典》的解析,该成语强调负面情感,需结合语境避免误解(来源链接:https://www.zdic.net/)。

网络扩展解释

“槁木死灰”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槁木”指干枯的树木,“死灰”指熄灭冷却的灰烬,两者结合形容毫无生机、冷寂的状态。

出处与原始含义

源自《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用此词描述一种超然物外的修行境界,即通过静坐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不被外界干扰,也不执着于内心杂念。

现代引申义

现多比喻人因极度消沉或绝望,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心如止水、冷漠麻木的状态。例如《红楼梦》中李纨守寡后“如槁木死灰一般”。

用法与语境

注意区分

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褒贬:在哲学或修行语境中偏向褒义;描述现实心境时多为贬义。

别人正在浏览...

傲诞百二子柏黄肠不干不净不上簿圆草创未就嗔鱼赤牒淡静道合雕毁飞控冯驩铗封建地租覆海怪杰诡貌故君寒缸含嚬贺召黄绢护壁护救豁除叫板叫苦连天叫窱夸绮苦经朗悟劣迹昭著六房留止龙卷风龙牙蕉鹿耳门罗马字明转牧业蹑步碁画扫括啬事生币生蓄屎溺师宜柿子树果寺监损神髫稚铁犀铜簧遐超遐遗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