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肩民的意思、比肩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肩民的解释

古代传说中半身之人,二体相合、相助而生。《尔雅·释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鸟之相合,更望备惊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比肩民”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存在两种解释方向,需结合权威资料辨析:

一、神话传说释义(主流解释)

根据《尔雅·释地》及郭璞注:

  1. 本体特征:指北方传说中的半身之人,由两个残缺个体(各有一目、一鼻、一臂、一足)相合共生。
  2. 生存方式:两者需“迭食而迭望”,即轮流进食与警戒,通过协作维持生存,类似《山海经》中的“一臂国”描述。
  3. 象征意义:体现古代对共生关系的想象,暗含相互依存的生命哲学。

二、现代引申释义(少数说法)

个别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权贵与百姓平等相处,但此释义未见于古籍,可能是当代语境下的引申或误读。

建议注意

若需学术引用,建议以《尔雅》《山海经》等原始文献及汉典、沪江词典等专业辞书为准,神话传说为权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比肩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比肩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能够肩负共同责任,同心协力合作的人群。它表达了人们共同努力、团结合作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笔画

《比肩民》这个成语分为两个部分:比(目)和肩(肉),共5个笔画。

来源

《比肩民》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年》:“卖鲜于市。昭公谓叔孙侨曰:‘寡人欲比肩民以行卖鲜。’”意即昭公想要与市民一起卖鲜。后来,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们肩负共同责任,齐心协力合作的精神。

繁体字

《比肩民》的繁体字是「比肩民」,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比肩民》这个成语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采用了「比隹㠯」的形式,其中「比」的字形为“丕”的上方加上一个点,表示肩并肩的意思;「肩」的字形中间有一个厂字形,表示人,下面有肉,表示人群密集。

例句

作为一个团队的一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与队友一起比肩民的精神。

组词

比肩、肩并肩、肩负、民心、同心协力。

近义词

合作、协助、同仁。

反义词

损人利己、各干各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