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姊的意思、伯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姊的解释

大姐。《诗·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高亨 注:“伯姊,大姐。” 晋 陆云 《岁暮赋》:“问仁姑而背世兮,及伯姊而沦丧。” 唐 柳宗元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我伯姊之葬,良人 博陵 崔氏 为之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伯姊是汉语中对长姐(即排行最长的姐姐)的正式称谓,这一称呼源于古代宗法制度中的排行体系,具有明确的文化内涵和语义结构。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伯姊指同父母所生的最年长的姐姐。其中“伯”表示排行第一,“姊”即姐姐。该词属书面语,多见于古籍或正式场合,现代汉语中多被“大姐”替代,但仍保留于文史研究或特定方言中。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卷,第1292页。

二、字义分解

  1. 伯:

    在兄弟排行中居首位的称谓,引申为“长”(zhǎng)。《说文解字》释:“伯,长也。”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卷八。

  2. 姊:

    同父母或同辈女性中年长于己者。《尔雅·释亲》载:“谓女子先生为姊。”

    来源:《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卷三。

三、历史演变与用法

“伯姊”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如《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汉代经学家郑玄注:“伯姊,长姊也。” 唐宋以后,随着宗法制度细化,“伯姊”与“仲姊”(次姐)、“叔姊”(三姐)等形成系统称谓,但近现代逐渐简化。

来源:郑玄《毛诗郑笺》(中华书局,2012年),卷三。

四、文化内涵

在传统礼制中,“伯姊”因年长地位而承担家族管理责任。《仪礼·丧服》规定长姐去世时弟妹需服“大功”丧服(五服之一),反映其尊长身份。

来源:彭林《仪礼注译》(中华书局,2012年),《丧服》篇。

五、现代使用

当代汉语中,“伯姊”主要用于学术文献、历史文本或方言(如部分闽南语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书面语”,释义为“大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7页。

网络扩展解释

“伯姊”是古代汉语中对亲属关系的称谓,具体含义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但综合权威资料可归纳如下:

基本含义

伯姊指家族中排行最大的姐姐,即长姊。这一解释在《诗经》《陆云文集》等古籍中均有体现,例如《诗经·邶风·泉水》提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汉典()和沪江词典()均明确注释为“大姐”。

使用场景

  1. 古籍文献:多用于描述家族谱系或丧葬礼仪,如柳宗元在《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中称其姐为“伯姊”()。
  2. 现代用法:当代已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或历史研究中仍会涉及,需结合语境理解。

争议与辨析

“伯姊”的核心含义是长姊(大姐),主要见于古代文献。现代使用需注意结合上下文,避免混淆亲属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口安处先生板蹋蹋班制襃进背榜宾郎布琼布拉彩凤随鸦俦人淳卤诞傲丹切灯匣子低估二京赋风禁汾阳宫营汉官仪回合狐迷货价户枢不蝼交阯系带静遏斤脉籍税眷慕骏蹄老爷爷良莠不一灵瓜凌凘溜圆马栏冥然乃我困汝蘖芽拍浮扑旗墙眼牵萝莫补穷工极巧奇璞启祖券外日短至三围生后私感随流誊拓屠刘鵎鵼下处响彻云霄县鼓泄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