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伯姊的意思、伯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伯姊的解釋

大姐。《詩·邶風·泉水》:“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高亨 注:“伯姊,大姐。” 晉 陸雲 《歲暮賦》:“問仁姑而背世兮,及伯姊而淪喪。” 唐 柳宗元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蓋石文》:“我伯姊之葬,良人 博陵 崔氏 為之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伯姊是漢語中對長姐(即排行最長的姐姐)的正式稱謂,這一稱呼源于古代宗法制度中的排行體系,具有明确的文化内涵和語義結構。以下從詞典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伯姊指同父母所生的最年長的姐姐。其中“伯”表示排行第一,“姊”即姐姐。該詞屬書面語,多見于古籍或正式場合,現代漢語中多被“大姐”替代,但仍保留于文史研究或特定方言中。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1卷,第1292頁。

二、字義分解

  1. 伯:

    在兄弟排行中居首位的稱謂,引申為“長”(zhǎng)。《說文解字》釋:“伯,長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卷八。

  2. 姊:

    同父母或同輩女性中年長于己者。《爾雅·釋親》載:“謂女子先生為姊。”

    來源:《爾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卷三。

三、曆史演變與用法

“伯姊”一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如《詩經·邶風·泉水》:“問我諸姑,遂及伯姊。”漢代經學家鄭玄注:“伯姊,長姊也。” 唐宋以後,隨着宗法制度細化,“伯姊”與“仲姊”(次姐)、“叔姊”(三姐)等形成系統稱謂,但近現代逐漸簡化。

來源:鄭玄《毛詩鄭箋》(中華書局,2012年),卷三。

四、文化内涵

在傳統禮制中,“伯姊”因年長地位而承擔家族管理責任。《儀禮·喪服》規定長姐去世時弟妹需服“大功”喪服(五服之一),反映其尊長身份。

來源:彭林《儀禮注譯》(中華書局,2012年),《喪服》篇。

五、現代使用

當代漢語中,“伯姊”主要用于學術文獻、曆史文本或方言(如部分閩南語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釋義為“大姐”。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97頁。

網絡擴展解釋

“伯姊”是古代漢語中對親屬關系的稱謂,具體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綜合權威資料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伯姊指家族中排行最大的姐姐,即長姊。這一解釋在《詩經》《陸雲文集》等古籍中均有體現,例如《詩經·邶風·泉水》提到“問我諸姑,遂及伯姊”,漢典()和滬江詞典()均明确注釋為“大姐”。

使用場景

  1. 古籍文獻:多用于描述家族譜系或喪葬禮儀,如柳宗元在《亡姊崔氏夫人墓志蓋石文》中稱其姐為“伯姊”()。
  2. 現代用法:當代已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研究中仍會涉及,需結合語境理解。

争議與辨析

“伯姊”的核心含義是長姊(大姐),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需注意結合上下文,避免混淆親屬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止邦器報投擘坼才自塵垢揣歪詞根篡夫踶馬丢眼色肚裡蛔蟲耳聞目見浮兢趕不及高親呱泣詭瑰庪懸姑蘇台哈爾濱含鳥漢仗花機惠麗狐兔頰舌賈肆金城石室金湯之固口水話浪兒琅然闌跚冽風六畜道毛毳秘戲圖匿耀槃桓剽拟陗直秦家七獻屈居人學冗鬧軟硬木伸理審悉受進鐵杆鐵市同業外史頑仙維那汙俗相看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