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联对的意思、联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联对的解释

对联。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联对虽小道,亦足见人才思。”《儒林外史》第七回:“只有堂屋中间墙上还是 周先生 写的联对,红纸都久已贴白了。”《红楼梦》第五三回:“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掛牌。” 许地山 《在费总理底客厅里》:“四周围墙上底装饰品,无非是褒奖状、格言联对、天官赐福图、大镜之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联对(lián duì),又称“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对偶文体形式,由上下两联构成,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共同表达完整的意义。其核心特征与内涵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定义与溯源

联对指通过严格的对仗规则创作出的两句诗文,上联(出句)与下联(对句)相互呼应。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汉语大词典》,定义为“诗文中的对偶句”。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的对偶修辞,成熟于五代后蜀主孟昶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经明清发展为独立文学体裁。


二、核心结构特征

  1. 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如五言、七言等,形成视觉与节奏的对称性。

  2. 词性对应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如“风”对“雨”,“飞”对“舞”),虚词与实词需严格匹配。

  3. 平仄相协

    遵循古汉语四声规则,上下联对应字平仄相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尾通常上联仄收、下联平收。

  4. 内容关联

    两联或并列(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或递进(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避免语义重复(“合掌”之忌)。


三、历史演变与文化功能


四、术语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联对"词条释义
  2. 《中国对联集成》(中华书局)历史溯源部分
  3. 《文体明辨序说》(明代徐师曾)对偶文体分类
  4. 《笠翁对韵》(清代李渔)对仗规则详解

(注:因文献数据库限制,部分古籍原文链接未提供,可于权威出版社电子资源库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联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联对”指对联,即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仗工整的文学形式,常用于传统建筑、节日装饰等场景。其拼音为lián duì,其中“联”意为连接、关联,“对”指配对、对应,强调语句间的对称性。

二、详细解释

  1. 文学形式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协调、内容呼应,常见于楹联、门联等。例如《红楼梦》中提到的“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即指节日更换对联的习俗。
  2. 历史渊源
    清代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评价“联对虽小道,亦足见人才思”,说明对联虽短小,却能体现创作者的文采。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联”字本身有“连接”“对偶语句”之意(如“联合”“楹联”),而“对”强调对应关系,二者结合突显对联的工整与关联性。

五、注意事项

部分资料将“联对”解释为“事物间的关联配对”(如兄弟、夫妻关系),但此用法较少见,主流含义仍以“对联”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摆明表经襞积禀火钗分唱陈朝彩趁饭秤杆枨子戴筐道驾捣衣石典藻雕龙二疎耳提鹅王择乳反人飞炮風月無邊丰资纷委黻班高陆钩探孤单滚牌汉贰后顾慌悴晖暎尖纤贱卒救济金九月九蠲疑来复日尥蹶子耐朵内厂宁息峭鲠瞧见请日钦天坛琼蕊人生在世溶结入入舌弊树林诵佩探微填溢吐法頽残文珰箫勺吓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