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板楯蛮的意思、板楯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板楯蛮的解释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秦 汉 时分布在当时的 巴郡 一带。《后汉书·桓帝纪》:“ 白马羌 寇 广汉属国 ,杀长吏, 益州 刺史率 板楯蛮 讨破之。” 李贤 注:“ 板楯 , 西南蛮 之号。”参阅《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板楯蛮是中国古代活跃于西南地区的一支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四川东北部嘉陵江流域(古称渝水)一带,是巴人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名称、特征与历史活动在古籍中有明确记载,具有鲜明的文化标识和历史意义。

  1. 名称由来与核心特征

    • “板楯”释义: “板楯”是其最显著的标志性武器和身份象征。“板”指木质盾牌,“楯”即“盾”的古字。板楯蛮以擅长制作和使用一种独特的大型木质盾牌进行作战而闻名。这种盾牌坚固且实用,是其抵御攻击和近身格斗的重要装备。
    • “蛮”的指代: “蛮”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南方非华夏族群的泛称,带有一定的地域和文化区分意味,特指活动于巴蜀地区(尤其是渝水流域)的这支使用板楯的部族。
  2. 族属与分布

    • 板楯蛮属于广义的“巴人”系统,是巴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活动核心区域在秦汉时期的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一带,沿嘉陵江(渝水)流域聚居。
    • 他们是先秦至汉晋时期西南地区“南蛮”或“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賨人(因其缴纳赋税方式得名)关系密切,常被视为同一族群或具有高度重合性。
  3. 文化习俗与历史贡献

    • 骁勇善战: 板楯蛮以勇猛彪悍著称,尤其擅长山地作战和使用弩箭,配合其标志性的板楯,战斗力极强。
    • 独特赋税(賨布): 他们曾以缴纳一种称为“賨布”的赋税(一种作为赋税的布匹)而闻名,故亦被称为“賨人”。
    • 参与重大历史事件: 在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就有“巴师”(包含板楯蛮)参战的传说记载。秦汉时期,他们多次为朝廷效力,例如帮助汉高祖刘邦平定三秦之地,因此其首领获得过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
    • 宗教信仰: 有独特的巫鬼信仰文化。
  4. 历史演变与融合

    •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板楯蛮的聚居地被纳入郡县体系(如巴郡、巴西郡)。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板楯蛮不断与周边民族(如汉族、其他巴蜀土著)以及迁入的族群(如氐羌、僚人等)交流融合。
    •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板楯蛮(賨人)因不堪赋役压迫,曾多次发动大规模起义(如“板楯蛮反”的记载),是当时重要的地方势力。
    • 隋唐以后,“板楯蛮”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称逐渐消失在历史文献中,其族众大部分融入了汉族或其他南方民族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

权威参考来源:

  1.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这是记载板楯蛮最核心、最权威的早期正史文献,详细描述了其名称由来、分布、习俗及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可参考中华书局在线数据库或权威古籍整理本]
  2. 《华阳国志·巴志》 (任乃强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东晋常璩所著的地方志,对巴地历史地理和民族(包括板楯蛮/賨人)有丰富记载,是研究其早期历史的重要补充。 [可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或权威整理本]
  3.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展品与介绍: 馆藏巴蜀青铜兵器(如柳叶剑、钺)及虎钮錞于等文物,反映了包括板楯蛮在内的巴人文化特征和军事传统。 [可查阅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古代中国”展厅或相关考古发现介绍]
  4. 《中国民族史》 (王钟翰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权威的民族史通论著作,在论述巴人及西南古代民族章节中会涵盖板楯蛮的历史脉络和族属定位。
  5. 《巴蜀文化研究》 (段渝著,中华书局):专注于巴蜀地区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对板楯蛮的源流、分布、社会形态及其在巴蜀历史中的作用有深入探讨。

网络扩展解释

板楯蛮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属于巴人分支,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名称由来
    因使用木板制成楯(盾牌)作为武器而得名。据记载,其祖先彭人曾助周武王伐纣,以板为盾作战,故称“板楯蛮”。秦朝时因射杀白虎有功,又被称作“白虎复夷”;汉代因以布匹(賨布)抵赋税,得名“賨人”。

  2. 分布区域
    主要活动于秦汉时期的巴郡一带,即今四川东北部的营山、阆中、巴中、渠县等地。

  3. 历史记载
    《后汉书》提到,东汉桓帝时期,益州刺史曾率板楯蛮讨伐白马羌。晋代《华阳国志·巴志》也记载了其与中原王朝的互动,包括军事协助和赋税政策。

  4. 文化特征
    作为巴人分支,板楯蛮以勇猛善战著称,其名称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如周代的“优待”、秦代的“复夷”称号等。

注意:部分非权威来源(如)误将“板楯蛮”解释为形容人粗鲁的成语,此说法缺乏历史依据,需以史料记载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土重迁白鼋迸裂不省菜豆才赡长庆赤成功率雴霫啖饭分道敷条拱柱,拱墩怪石淈没格寒营合江楼呵卫后从毁军虎目豕喙醮辞甲夜急玲脊伦金花菜既往考考铿纯泪汪汪嶚峣嫠不恤纬厉坛马当麦须漫洟民监谬官抹撒目挑眉语年度泥古拘方逆伦排抵排话盼刀铺张扬厉上知折到是用水作坊俗丽索瘢螳轮贪口特嫌僞薄霞举乡镇闲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