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学的意思、附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学的解释

(1).即附学生。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又詔礼部沙汰天下生员,不许附学过於廪、增之数。”

(2).旧时谓附入他人家塾读书。《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 过善 见儿子人材出众,性质聪明,立心要他读书,却又慳吝,不肯延师在家。送到一个亲戚人家附学。”《红楼梦》第十回:“附学读书,也不过和我一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附学”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指附学生
    即古代科举制度中,在官学(如府学、州学等)就读但未取得正式廪生资格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需自费学习,不享受官方提供的廩膳补贴。例如,明代张居正曾提出限制附学生数量,避免超过廪生和增生的定额。

  2. 指附入他人家塾读书
    旧时因家境或教育资源有限,学生到亲戚、富户的私塾中借读的行为。例如《醒世恒言》中提到“送到亲戚人家附学”,《红楼梦》中贾府家塾也接收外姓子弟附学。

补充说明:附学现象反映了古代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既有官方教育体系中的层级差异,也有民间私塾的灵活就学方式。该词在现代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学(fù xué)是指附着、追随、依附于某种学问、学派或者人的思想、观点等。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附的部首是阜(fù),由8画组成。 - 学的部首是子(zǐ),由6画组成。 来源: 附学一词最早出自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在这本书中,司马迁提到了自己学习和研究历代史书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附属于前人的学派,没有自创新的东西。 繁体字: 附学的繁体字是附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附学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 这位学者一直以来都是附学先贤,研究他们的学说。 -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附学前人的经验和智慧。 组词: - 附学派:附属于某学派的思想或观点。 - 附学者:专门研究附学的学者。 近义词: - 随波逐流:形容人没有独立思考,只随着别人的意见行动。 - 偏执:形容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接受其他人的意见。 反义词: - 创新:与附学相对,强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得到新的成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