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俞泣杖(bó yú qì zhàng)是源自汉代的历史典故,形容子女对父母至深的孝心。以下是详细解释:
汉代梁州人韩伯俞以孝顺闻名。一次,母亲因他犯错用手杖责打他,他竟哭泣起来。母亲不解,询问原因,伯俞回答:“以往您打我时,我感到疼痛,说明您身体康健;如今不疼了,可见您力气衰弱,因此为您的衰老而悲伤。”(出自《说苑·建本》《幼学琼林》)
伯俞泣杖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孝文化的缩影,提醒人们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以行动践行孝道。
《伯俞泣杖》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由四个单体汉字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伯俞泣杖》的意思是指伯俞(亲近的朋友)哭泣时使用的拐杖。这个词语强调了伯俞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哀伤之深。
拆分成部首和笔画如下:
《伯俞泣杖》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诗经》中。它代表了古人们对友情和亲情的美好追求和表达。
在繁体字中,《伯俞泣杖》的写法如下:
伯(伯俞泣杖)
俞(伯俞泣杖)
泣(伯俞泣杖)
杖(伯俞泣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伯俞泣杖》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如下:
伯(卜方大)
俞(亻我个)
泣(乞气)
杖(木、亡)
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应用举例:
他失去了一个亲密的朋友,情不自禁地紧握着伯俞泣杖,悲痛不已。
与《伯俞泣杖》相关的组词:
与《伯俞泣杖》意思相近的词语:
与《伯俞泣杖》意思相反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