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舂碓的意思、舂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舂碓的解释

舂谷的器具。《南史·侯景传》:“ 景 虐於用刑,酷忍无道,於 石头 立大舂碓,有犯法者擣杀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舂碓是由"舂"和"碓"组合而成的传统农具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古代谷物加工器械及操作过程。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包含两重释义:

  1. 基本释义:指用碓臼捣去谷物外壳的加工方式。"舂"字甲骨文作双手持杵捣臼之形,《说文解字》释为"捣粟也",特指手工脱粒;"碓"则是由杠杆原理改进的脚踏式加工器械,《天工开物》载其"借身重以践碓,省力十倍"。
  2. 引申释义: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引申为重复性劳作意象。如《诗经·生民》"或舂或揄"描绘先民劳作场景,《晋书·天文志》"天汉起东方,经尾箕之间,谓之天河,亦谓之舂碓"以农具喻指星辰轨迹。

从农具发展史角度考察,舂碓经历了三阶段演变:原始石臼(新石器时代)→ 脚踏碓(春秋时期)→ 水碓(汉代)。《王祯农书》详细记载了水碓"因水力以舂捣"的机械构造,标志着古代粮食加工技术的重要突破。现代考古发现,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制碓臼残片(约1.2万年前),为研究早期谷物加工提供了实物佐证。

在方言学领域,《蜀语》记载四川方言将舂碓称为"踩碓窝",而《闽南话词典》则保留"舂米碓"的完整称谓,印证了该农具在南北农业文明中的普遍性。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云南哈尼族仍保留着传统木碓制作技艺,成为活态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

网络扩展解释

“舂碓”是一个传统农具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舂碓”指古代用于捣碎谷物(如稻谷、高粱等)的器具,通过人力或水力驱动,将谷物脱壳或研磨成粉。其名称由“舂”(捣击动作)和“碓”(石制或木制容器)组合而成。

2. 功能与用途

3. 历史与文化记载

4. 现代使用
随着机械化普及,舂碓已逐渐被淘汰,但在部分传统手工艺或民俗展示中仍有保留,例如云南某些地区仍用其加工特色食品。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结构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南史》等文献或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北山文鞭驱秉操采致刬塞产值垂暮出俗道德观念导泄大众文化二十四旗发堵凡近贯例裹尸滑湣灰沉季常之惧借词激急钜鹿侯魁黠酹酒廉静连袵领御貍头瓜隆祚陋约冒销魅虚内外亲暖帽钳锁齐体人齐玄染缸房然火埽眉才子上囿射合声情声香石跗市中心守法受纪衰构水窖四方八面宿舂汤面頽壖蛙怒乌拉圭夏蘖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