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诎缨插衽的意思、诎缨插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诎缨插衽的解释

徒冠去缨,扱衽短衣。谓罪人之服饰。《管子·小匡》:“ 桓公 亲迎之郊。 管仲 詘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 尹知章 注:“示将就戮。” 石一参 今诠:“詘缨,谓徒冠而去其缨。插衽,谓扱其衽如短衣然。刑人之冠服如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诎缨插衽”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典故用语,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个部分:

  1. 诎缨:指解下冠缨。古代士人佩戴的冠冕以缨带系结,解缨象征放弃身份或臣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用“解缨”表示归顺。
  2. 插衽:衽为衣襟,插衽是将衣襟掖入腰带的行为。这在《礼记·内则》中被记载为侍奉尊长时的仪态规范,表达恭谨之意。

该词组整体引申为以肢体语言表达臣服或谦卑姿态,常见于描述古代使节觐见、战败归降等场景。在《战国策·赵策》记载的秦赵会盟事件中,使者“整冠插衽”即为此仪式的具体表现。

需要注意该词存在两种异文形式:一作“诎缨插衽”,见于南宋类书《玉海》;另本作“诎缨衽金”,载于清代考据著作《日知录》。二者皆指向古代礼仪制度中通过服饰变化传递政治态度的特殊表达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诎缨插衽”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该词指古代罪人的特定服饰,表现为摘去冠帽的缨带,并将衣襟掖入腰间,象征身份降为受刑者或待罪之人。

二、发音与出处

三、详细解释

  1. 诎缨:摘下冠帽的缨带(古代冠冕的固定装饰),表示失去尊严。
  2. 插衽:将衣襟掖入腰带,使长袍变为短衣,方便受刑或劳作。
    ——此装束是古代对罪人的一种标识,常见于文献描述刑罚或请罪场景。

四、使用场景

五、注意

部分网络解释(如形容“勇敢无畏”)存在偏差,建议以权威典籍和辞书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管子》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哀鸿遍地罢箸陂堰拨置逋荡长袂承天笞叱篡器大连海事大学大议顶桩駧驰笃笃喃喃睹著知微法曲公席官鲊汉中红裳鸿疎花国槐蝉回颿挝虎帐缰系交萦家仆进馔机器人沮溃可体匡弼揽笔留曹流愬髦民眇藐南迁内奸牵力前兄后弟人民忍人融达润槖三矢山罍首卷殊策水畔丝履缌丧腾空而起铁石心晚翠险猾憪然歇晌西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