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神策军的意思、神策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神策军的解释

亦称“ 神策 ”。1. 唐 禁军名之一。 天宝 中 陇右 节度使 哥舒翰 破 吐蕃 时令军史 成如璆 建神策军于 临洮 西。 安禄山 乱起, 临洮 陷, 如璆 令其将 卫伯玉 领兵屯 陕州 ,复号神策军。 代宗 、 德宗 时继由宦官统领,并归禁中定制,分左右厢,衣粮优厚,势居诸禁军上。 唐 亡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唐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诗:“举盃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餘人。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旧唐书·裴垍传》:“今闻其视 承璀 ( 吐突承璀 )如婴孩,往来神策间,益自恃不严,是天亡之时也。” 宋 秦观 《安都》:“府兵废,始置神策为禁军,亦不过数万人。”

(2).用以美称官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神策军

一、基本定义

“神策军”是中国唐代中后期(约公元755年—907年)由皇帝直接统辖的核心禁军部队。其名称源于甘肃临洮的“神策军故垒”,最初为防御吐蕃的边军,后因护驾有功被纳入中央禁军体系,成为唐廷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由宦官直接掌控(《汉语大词典》第7卷)。

二、历史沿革与职能

  1. 起源与转型

    神策军初设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属陇右节度使麾下。安史之乱期间(755年),神策军将领卫伯玉率千人赴陕州护驾,自此被唐代宗收编为禁军,驻守宫禁,取代原有北衙六军(《辞海·历史分册》)。

  2. 宦官专权与鼎盛时期

    自德宗朝起,神策军指挥权逐渐落入宦官之手。贞元十二年(796年)设“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统领全军。其兵力最盛时达15万人,装备精良,待遇优厚,负责京师戍卫、征讨叛乱及边防重任(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3. 衰落与消亡

    晚唐时期,神策军因腐败和兵员冗滥丧失战斗力。黄巢起义(878年)中溃败,最终于天复三年(903年)被朱温解散,标志着唐代宦官专兵时代的终结(《新唐书·兵志》)。

三、政治与文化影响

神策军不仅是军事机构,更深度参与唐代政治: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辞海·历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新唐书》(欧阳修、宋祁,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重要的军事力量,其历史背景、职能和影响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如、、、)梳理如下:

一、基本定义

神策军原为唐玄宗时期设立的西北戍边军队,后演变为中央禁军主力,由宦官统领,负责京师防卫、宫廷宿卫及征伐事务,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核心军事支柱。

二、历史沿革

  1. 起源与建立(754年):
    天宝十三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防御吐蕃,命成如璆于临洮西建立神策军。安史之乱后,临洮失守,卫伯玉率残部退守陕州,沿用“神策军”名号。

  2. 收归中央(763-764年):
    唐代宗时期,神策军被收编为中央禁军,宦官开始掌握其领导权。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分设左右厢,由宦官窦文场、王希迁分统。

  3. 衰亡(903年):
    朱温诛杀宦官集团后,神策军被正式废除,存续149年。

三、职能与特点

四、衰落原因

  1. 战斗力下降:后期兵员冗滥,士兵多为市井子弟,黄巢起义时溃不成军。
  2. 宦官腐败:统领者任人唯亲,军纪涣散,失去军事效能。

五、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神策军”被引申为精锐部队或能力卓越团队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摆擂台半彪子陂沟崩波变法兵马俑步打球不以辞害志猜惑查证从父大宫噡噡垫踹窝颠怪点汤放蛆風動工具告老还家好感和德后族华鄂黄骢马僭奢继拜洁腹禁闭室羁锁旧家九烈三贞吉繇离草立君柳信理信龙蛰论点南山矸年报碰球飘飘漾漾婆娑破冢前良铨土人世三鉴上火韶光淑气石隖守门员肃陈天报天昏地暗通质投影土酥献给详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