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文宗 时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称。《新唐书·李逢吉李宗闵等传赞》:“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新唐书·李德裕传》:“﹝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树党,乃出 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结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牛李之党》:“ 唐 人指 牛 李 之党,谓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书》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为‘牛李’,非盗谓何?虽欲为 德裕 讳,然非其实矣。”
“牛李”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人物并称
指唐文宗时期两位大臣牛僧孺(779-847)和李宗闵(约783-846)的合称。两人因政治立场相近,共同主导了晚唐著名的“牛李党争”。
党派之争
广义上,“牛李”代表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的“李党”长期对立。两派斗争持续近四十年(808-846年),涉及科举、藩镇等核心议题,加剧了唐朝的政治衰败。
指桑科波罗蜜属植物牛李(学名:Artocarpus nigrifolius),分布于中国云南,特征包括: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牛李党争的具体事件或植物特性,可查阅《新唐书》等史料或植物学资料。
《牛李》是指一个人或事物非常出色、了不起,具有极高的才能或价值。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非常优秀,达到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水平。
部首:牛(牜)李(木)
笔画:牛(4画)李(7画)
《牛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左传》中,形容当时的牛宜忠和李克用被任命为大将军,承担重要职责。由于他们的才能和贡献非常卓越,因此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优秀和出色。
《牛李》的繁体字为「牛李」,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多有变化,但「牛李」一词的基本形状和现代类似。
1. 这个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表现得非常牛李,拿下了冠军。
2. 这位厨师的厨艺真是牛李,做的菜色香味俱佳。
3. 这部电影的特效效果太牛李了,让人惊叹不已。
牛头马面、李代桃僵、牛鬼蛇神、闻名遐迩
出类拔萃、非凡卓越、才华横溢、超群绝伦
平庸普通、平凡一般、平淡无奇、平平常常
挨冻受饿安竖柏翳苞瓜贝面冰脑步虚残汤剩饭钗梁拆帐廛野持筹宠恣麤衣当垆东墙处子法义菲微跗蕚连晖搞价弓缴管叫古辞贵末骇胆酣呼鸿笔丽藻蛔虫虎溪三笑嘉表记会酒舟捐骸空晴蜡剪廉高猎精露盖陆土麦饘弥益牛宿旗蟠伏跒倔辱仕韶秀神功圣化蛇盘镜畬田士兵说载摊商退皮万死不辞无赖贼无凭据五云字遐魅线香筅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