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文宗 时大臣 牛僧孺 、 李宗闵 的并称。《新唐书·李逢吉李宗闵等传赞》:“ 僧孺 、 宗閔 以方正敢言进,既当国,反奋私昵党,排撆所憎,是时权震天下,人指曰‘牛李’。”
(2).指 唐 朝以 牛僧孺 、 李宗闵 为首和以 李吉甫 、 李德裕 父子为首的两个宗派。《新唐书·李德裕传》:“﹝ 李逢吉 ﹞欲引 僧孺 益树党,乃出 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俄而 僧孺 入相,由是 牛 李 之憾结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辨牛李之党》:“ 唐 人指 牛 李 之党,谓 牛僧孺 、 李德裕 也。《新唐书》乃嫁其名於 李宗閔 曰:人指为‘牛李’,非盗谓何?虽欲为 德裕 讳,然非其实矣。”
"牛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合成词,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基本词义 读作niú lǐ,属名词性短语,原指牛姓与李姓两个家族。在唐代特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形成的政治集团。两派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期间持续四十余年的权力斗争,史称"牛李党争"(参考《汉语大词典》第5册第123页)。
二、历史专指 专指唐文宗时期"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
三、现代引申 当代语言运用中衍生出两种新义:
“牛李”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人物并称
指唐文宗时期两位大臣牛僧孺(779-847)和李宗闵(约783-846)的合称。两人因政治立场相近,共同主导了晚唐著名的“牛李党争”。
党派之争
广义上,“牛李”代表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的“李党”长期对立。两派斗争持续近四十年(808-846年),涉及科举、藩镇等核心议题,加剧了唐朝的政治衰败。
指桑科波罗蜜属植物牛李(学名:Artocarpus nigrifolius),分布于中国云南,特征包括: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牛李党争的具体事件或植物特性,可查阅《新唐书》等史料或植物学资料。
鸨合保山婆贝叶书别构闭门扫轨並稱冰斯庯庩捕援藏头露尾蹭坐策驭诚是趁热打铁筹议窗稿抖擞精神断井颓垣督进蹲班楯纷梵本方夏风格覆映沟贯国法还波还差翰詹后果后禄恢廓大度撝退诲淫虎女监故茧观戢宁愧怕论核麻木蛮茶明码命门拟断千度强敏前拒倾灭少腹身显名扬试胄寿岳腾荡童子屯苦诿谢巫山洛浦下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