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夏的意思、方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夏的解释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后汉书·董卓传赞》:“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李贤 注:“方,四方;夏,华夏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方夏之族,自 科派利 考见石刻,订其出於 加尔特亚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夏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中国、中原地区或华夏疆域,常见于古代文献与典章之中。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化背景角度解析其详细释义:

一、词典释义

  1. 泛指华夏地区

    据《汉语大词典》,“方夏”指华夏所居之地,即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域。如《后汉书·班固传》载:“光宅宇宙,绥静方夏”,此处“方夏”即指国家疆土。

    《古代汉语词典》进一步阐释:“方”有“四方”之意,“夏”为“华夏”简称,二字结合特指中原文明覆盖的广袤土地。

  2. 礼仪文明的象征

    在《尚书·武成》中“诞膺天命,以抚方夏”的记载中,“方夏”被引申为受礼乐制度教化的文明区域,区别于周边未开化之地,体现华夏中心观。

二、文化意涵

“方夏”一词承载着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与文化认同:

三、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文献中,“方夏”多见于历史研究、古籍译注及文化论述中,用以指代传统中国的文明空间。例如在阐释“华夏”概念时,学者常溯源至“方夏”以说明其地理与文化双重属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
  3. 《尚书译注》,李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方夏”是一个具有历史感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体现,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方夏”指代中国或华夏地区,与“四夷”(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称)相对。该词常见于古籍中,用于强调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


二、词源与历史用例

  1. 《尚书·武成》记载:“诞膺天命,以抚方夏”,意为周武王承受天命,安抚华夏地区。
  2. 《后汉书·董卓传赞》提到:“方夏崩沸,皇京烟埃”,李贤注:“方,四方;夏,华夏也”,进一步明确其指代范围。
  3. 宋代秦观在《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中写道:“溢欢声於方夏”,此处“方夏”仍指中原文明覆盖的区域。

三、延伸用法


四、其他相关

建议需要深入考据时,可参考《尚书》《后汉书》等原典,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本来便当博劳博识博望槎草帽陈省身冲账初场楚棰存亡未卜大藏经灯罩多样统一飞头诡论桂琴过年果实过爲顾役蒿目时艰弘懿护儿虎踞龙蟠姣妙椒俎嘉平鸠车句矩凯切礼敬流金铄石砻琢洛阳市谩侮卯不对榫梅花菊啮檗吞针痞满仆顿亲末穷地权诡热辣少学设笄深更半夜十款天条室女水扑花儿熟思审处素静苏软天诏鷉膏亡实掀揭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