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宁馨的意思、宁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宁馨的解释

晋 宋 时的俗语,“如此”、“这样”之意。 唐 刘禹锡 《赠日本僧智藏》诗:“为问 中华 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寧馨。” 宋 苏轼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六朝兴废餘丘壠,空使姦雄笑寧馨。” 元 曹之谦 《白菊》诗:“数枝的皪照秋清,何物为花乃寧馨。” 清 吴廷桢 《试儿行为天标令子赋》诗:“几人有儿得寧馨,万金之产良非诬。”参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宁馨阿堵》、 金 王若虚 《滹南遗老集·谬误杂辩》、 清 郝懿行 《晋宋书故·宁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宁馨是一个具有古典韵味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随时代演变而丰富,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用法(代词)

    原为晋宋时期方言,意为“如此”“这样”,常见于“宁馨儿”(这样的孩子),含赞叹或讽刺意味。

    例:《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晋书》卷四十三)

  2. 现代用法(形容词)

    由单字义组合引申为“宁静温馨”,形容环境安宁、氛围祥和或心境平和。

    例:“小院宁馨,花香袭人。”(《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


二、词源与结构分析


三、历史语义演变

  1. 中古时期:作指示代词,多见于唐宋文献。

    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全唐诗》卷359)

  2. 近现代转型:

    受汉字意象影响,“宁”与“馨”的独立含义被重新解读,组合后衍生出“静谧美好”的意境,成为文学与日常用语中的雅致表达。


四、权威例句

  1. 古典用例:

    《宋书·前废帝纪》:“太后病笃,遣呼帝,帝曰:‘病人间多鬼,可畏,那可往!’太后怒,语侍者:‘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宁馨儿!’”

  2. 现代用例:

    冰心《寄小读者》:“客居中的宁馨之感,竟使我久久伫立。”(《冰心散文集》)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王宁《训诂学原理》(中华书局,2014)
  3. 汉典(zdic.net)词条“宁馨”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注:部分古籍原文因网络资源限制未提供链接,可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书或学术数据库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宁馨”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历史演变和语境区分理解,主要分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语中的代词含义(晋宋时期)

  1. 本义:原为晋宋时期的俗语,意为“如此”“这样”,其中“宁”表指示(相当于“恁”或“如此”),“馨”为语助词(类似“然”)。
    • 例句:苏轼《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中“空使姦雄笑寧馨”,即用此意。
    • 演变:宋代以后逐渐转为对孩童的赞美,如“宁馨儿”原指“这样的儿子”,后引申为称赞孩子优秀。

二、现代语境中的引申含义

  1. 成语/形容词用法:

    • 安宁美好:由“宁”(安宁)和“馨”(芳香)组合而成,形容心境平和或环境宁静清新。
    • 典故来源:源自《汉书·张敞传》,描述官员张敞以谨慎管理营造的和谐氛围,后演化为成语。
  2. 名字寓意:

    • 作为人名时,“宁”象征平安、宁静,“馨”代表美德与声名远扬,整体寓意品德高尚、生活安定。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容斋四笔》《晋宋书故》等考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柄文钱承当椽烛吹凤出窍从公篡畔麤悍当场出丑曡鼓东涂西抹覆盎门诡秘莫测国望故州侯籍后坐力化产麾下火烟呼扬互助加拿大鉴局见雀张罗见委醵饮旷夷苦命连形离坚合异领家的履穿踵决纳货年级佩离疋夫疋妇迫促扑臕浅人钱心青德清覈七世子孙球坛全直群集麴糁洒沥三澣十家十善道示像送似虽是缩尺堂饭跳升文诰先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