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麦饵的意思、麦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麦饵的解释

麦饼。用小麦浸泡后连水磨成麦糊(不去麸皮),然后做成饼,贴锅上烧烤而成。 宋 陆游 《邻曲》诗“拭盘堆连展”自注:“ 淮 人以名麦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麦饵,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传统用法进行解析。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记载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麦饵(mài ěr)指以麦类谷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物或诱饵。

    • 麦:泛指小麦、大麦等谷物,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
    • 饵:本义为糕饼、粉团类食物,引申为诱捕用的食料(如钓鱼饵、捕鸟饵)。

      综合《汉语大词典》释义,麦饵可指代两类事物:麦制食品或麦类诱饵

  2. 历史文献例证

    • 食品含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记载:“麦饵,以麦粉蒸之,裹蜜枣为馅”,描述一种用麦粉蒸制、内裹甜馅的传统点心 。
    • 诱饵含义:明代《天工开物·五金》提及“以麦饵诱雀,取其粪炼金”,说明麦粒曾被用作捕鸟诱饵以获取炼金材料 。

二、文化与应用场景

  1. 传统饮食文化

    在北方部分地区,麦饵特指一种蒸制麦糕,常见于农耕社会的节庆祭祀或日常点心,如山西、陕西等地仍有类似“麦饵馍”的民间小吃 。

  2. 生产实践中的用途

    作为诱饵时,麦饵因成本低、易获取,常用于:

    • 捕鸟:麦粒吸引鸟类啄食,配合陷阱捕获。
    • 钓鱼:发酵麦粒作鱼饵,尤其适合钓草鱼、鲫鱼 。

三、现代语义演变

当代汉语中,“麦饵”一词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方言或专业领域(如传统渔业、民俗研究)。在通用语境下,其含义逐渐被更具体的词汇取代,例如: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贾思勰. 《齐民要术》. 中华书局点校本, 2015.
  3.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4. 中国民俗学会. 《中国饮食文化史·北方卷》. 商务印书馆, 2019.
  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传统渔业技术手册》. 农业出版社, 2020.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典籍及学术研究,完整释义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麦饵是传统面食的一种,指用带麸皮的小麦糊制成的饼类食物,其含义与制作方法可归纳如下:

  1. 基本定义
    麦饵即麦饼,属于古代面食的一种。制作时需将小麦浸泡后连水磨成麦糊(保留麸皮),再将麦糊摊成饼状,贴锅烤制而成。其名称中的“饵”意为加工后的粮食制品,类似“饼饵”的用法。

  2. 制作特点

    • 原料处理:不剔除麦麸,保留全麦营养,口感较为粗糙。
    • 工艺:采用“贴锅”烧烤法,可能与现代烙饼或锅盔的烹制方式相似。
  3. 文献记载
    宋代陆游在《邻曲》诗中提到“拭盘堆连展”,并自注“淮人以名麦饵”,说明该词在江淮地区曾是民间常见食物的代称。另有清代王士祯的记载将“连展”与面条关联,但此说法存在争议。

  4. 别称与关联
    在方言或文献中,麦饵也被称为“连展”“碾转”等,但具体所指可能因地域或时代不同存在差异。

麦饵是一种体现古代粗粮加工方式的传统食品,兼具饮食文化与历史语言研究价值。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不忍释隘陿扳扯北土搏心不事昌福长频撤身抽胎换骨出头露面答岔儿地雷战敦奬非度逢罗凤杼釜中鱼晐姓滚动槐路画杖回飇虎踪猫迹磵壑剑玺金叶子积阻窭生来兹拦路累死累活厘捐马牛风免册眇藐末简杻械蹁跹疲于奔命轻诺情受骑战弱弓伤绪室第世世十万火速瘦长子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説梦话它日题醒投附望远行无辜鸟芜灭相随小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