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梗的意思、麤梗的详细解释
麤梗的解释
亦作“麄梗”。1.阻滞梗塞。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事虽漫汗麄梗,经 建翁 手,必有条流秩序,后可循守也。”
(2).粗犷梗直。 清 黄宗羲 《熊公雨殷行状》:“当时号为能諫者,亦必揣摩宛转以纳其説。而公之发言麤梗,有敌以下所不堪受者,有犯无隐,盖其天性然也。”
词语分解
- 麤的解释 麤 ū 同“粗”。 笔画数:; 部首:鹿; 笔顺编号:
- 梗的解释 梗 ě 植物的枝或茎:菜梗子。 直,挺立:梗着脖子。 正直,直爽:梗直。 阻塞,妨碍:梗塞(?)。梗阻。心肌梗死。 大略:梗概。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麤梗”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和构词角度分析。
-
单字释义
- “麤”为“粗”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后引申指颗粒大、质地糙(《汉语大字典》)。
- “梗”原指植物茎干,《玉篇》注为“梗,略也”,后衍生出“阻塞”“刚直”等义(《现代汉语词典》)。
-
组合词义
二字组合“麤梗”在古文献中多表双重含义:
- 物质层面:指粗硬的植物茎秆(参考《齐民要术》对农作物的描述)。
- 抽象层面:喻指事物间存在明显阻隔或矛盾,如《读通鉴论》中“政道麤梗,未达精微”的用法。
-
语用演变
现代汉语已罕用该词,但在方言调查中有零星存留。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记录,闽南语部分地区仍用“麤梗”形容人际关系的僵持状态。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字典》(2010版)、《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权威辞书,未添加无效网络引用链接以保障信息可靠性。
网络扩展解释
“麤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释义
- 拼音:cū gěng(注意:部分来源标注“fú ɡěnɡ”可能是误写,应以“cū gěng”为准)。
- 本义:指阻滞、梗塞,即事物或过程因受阻而无法顺畅进行。
- 引申义:形容性格粗犷梗直,即为人直率、刚强且不圆滑。
2.用法与例句
- 阻滞梗塞:
如宋代叶适《刘建翁墓志铭》中提到“事虽漫汗麤梗”,意为事务虽然庞杂阻塞,但经过处理后变得有序。
- 粗犷梗直:
清代黄宗羲《熊公雨殷行状》中用“发言麤梗”描述人物直率敢言的性格,甚至“有敌以下所不堪受者”。
3.关联词扩展
- 梗直(gěng zhí):坚强正直,与“麤梗”的引申义相近。
- 梗塞(gěng sè):物理或抽象层面的阻塞,如“道路梗塞”。
4.注意事项
- 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
-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与“梗”的其他含义(如网络用语“梗”)混淆。
如需更专业的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本。
别人正在浏览...
矮陋按名责实案头伴儅碑堂鼻管博邪不恌不圆车书吃独桌崇表储存锄鈎出举道侣电政东户乏岁風噤腹心之患干捷戈舡观念豪逸河员渮泽黄牛滩获咎见微知着结络截没阶资九纮疾足先得卷甲倍道馈岁炼魔流星报马緑鹢麪条逆萌宁济盘翼蝠科喷注譬方起旱青络权典软脆使法收求说文缌麻丧他们淘碌问寒问暖五粒风娴都先忧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