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梗的意思、麤梗的详细解释
麤梗的解释
亦作“麄梗”。1.阻滞梗塞。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事虽漫汗麄梗,经 建翁 手,必有条流秩序,后可循守也。”
(2).粗犷梗直。 清 黄宗羲 《熊公雨殷行状》:“当时号为能諫者,亦必揣摩宛转以纳其説。而公之发言麤梗,有敌以下所不堪受者,有犯无隐,盖其天性然也。”
词语分解
- 麤的解释 麤 ū 同“粗”。 笔画数:; 部首:鹿; 笔顺编号:
- 梗的解释 梗 ě 植物的枝或茎:菜梗子。 直,挺立:梗着脖子。 正直,直爽:梗直。 阻塞,妨碍:梗塞(?)。梗阻。心肌梗死。 大略:梗概。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麤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基本释义
- 拼音:cū gěng(注意:部分来源标注“fú ɡěnɡ”可能是误写,应以“cū gěng”为准)。
- 本义:指阻滞、梗塞,即事物或过程因受阻而无法顺畅进行。
- 引申义:形容性格粗犷梗直,即为人直率、刚强且不圆滑。
2.用法与例句
- 阻滞梗塞:
如宋代叶适《刘建翁墓志铭》中提到“事虽漫汗麤梗”,意为事务虽然庞杂阻塞,但经过处理后变得有序。
- 粗犷梗直:
清代黄宗羲《熊公雨殷行状》中用“发言麤梗”描述人物直率敢言的性格,甚至“有敌以下所不堪受者”。
3.关联词扩展
- 梗直(gěng zhí):坚强正直,与“麤梗”的引申义相近。
- 梗塞(gěng sè):物理或抽象层面的阻塞,如“道路梗塞”。
4.注意事项
- 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
-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与“梗”的其他含义(如网络用语“梗”)混淆。
如需更专业的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麤梗》这个词是指草木的茎干粗壮、坚硬。现在我们来解析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由于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所以没有标准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它的来源可能是根据麦收时的杆秤的麦秆部分而来。在繁体字中,可能是以「麤」和「梗」两个字分别表示。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和现代有所不同,但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古代写法,因为相关的资料有限。以下是一个例句:草原上的麦杆麤梗挺拔。
关于组词,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词的意思进行组合。例如「麦梗」表示麦秆,「竹梗」表示竹子的茎干。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由于《麤梗》是个比较生僻的词汇,我们暂时找不到准确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