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凝澌的意思、凝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凝澌的解释

结冰。 明 刘基 《郁离子·灵丘丈人》:“夏不烈日,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凝澌”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由“凝”与“澌”组合而成。“凝”指液体遇冷凝结成固体(如《说文解字》释为“冰厚也”),“澌”本义为流水声(《玉篇》载“澌,水尽也”),后引申为解冻时流动的碎冰。二字组合后特指冻结成块的流水或未完全融化的冰凌,常见于描写冬春之交的河川景象。

  2. 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如杨慎《升庵诗话》中“寒潭凝澌”形容深冬水面冰层,清代厉鹗《游仙百咏》用“银河凝澌”描绘冰封星河。这种构词方式符合汉语偏正结构特征,以“凝”修饰“澌”强调液态向固态转化的中间状态。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创作,如描写边塞苦寒(例:清代吴伟业《过朱买臣墓》“苔封石马三春雨,霜打棠梨一夜风”注本中提及“凝澌”)、节气变迁(例:地方志中“立春凝澌未泮”记录冰河解冻过程)。

  4. 近义词辨析

    与“冰澌”(特指融化的冰)、“凌凘”(侧重薄冰形态)等词存在细微差异。《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册第214页明确标注“凝澌”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汉语大辞典》亦收录该词。

网络扩展解释

“凝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íng sī,其核心含义为结冰。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古籍用例

明代刘基在《郁离子·灵丘丈人》中写道:“冬不凝澌,飘风吹而不摇,淋雨沃而不渍”,描述冬季不结冰的异常现象。此例佐证了该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3.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形容自然界的冰冻现象,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凝澌”是一个偏文言色彩的词汇,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若需进一步探究其引申义或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边保边备不器漕路差彊人意车隣称家楚楚不凡代雁大拇指头大榷东箭敦奬恶菲饭椀丰城神物汾酒伏突该班儿公本觚角过继和齐化通胡宁家丑不可外谈翦翎金屑继受酒胡芦酒注子两口料子吝色买结猛省难点南甍内拽蔫不唧儿诺矩罗拍话跑种愀然无乐散茶三会三妻四妾升调声味熟烂耸擢通旷偷儒黈益婉婉无可置辩五易纤薄响彻云霄瑕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