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agulate;condense;congeal;curdle] 凝结不动
冰泉冷涩弦凝绝。——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凝绝不通声暂歇
停止;中断。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水泉冷涩弦凝絶,凝絶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凝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凝绝”指凝结不动或中断停止的状态。其中“凝”表示凝结、聚集,“绝”表示断绝、停止。该词常用来描述液体凝固或事物突然中止的现象。例如在物理场景中,可形容冰泉因寒冷而冻结;在抽象语境中,也可比喻声音、情绪等的中断。
出处与文学引用
该词最经典的出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这两句诗描绘了琵琶声因琴弦冻结而骤然停顿的情景,通过“凝绝”传递出音乐的滞涩感与情感的蓄势待发。
引申与用法
在古汉语中,“凝绝”还可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停滞或情感的压抑。例如《琵琶行》后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便是以“凝绝”的停顿营造出更深邃的意境,暗示无声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凝绝”兼具物理与抽象的双重含义,既描述物质的凝结静止,也用于表达声音、动作或情感的戛然而止。其文学价值尤其体现在通过短暂停顿强化艺术表现力,这一用法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典型。
《凝绝》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形容事物冷漠、冷淡无感、无动于衷等。
《凝绝》的部首是冫,总共有12个笔画。
《凝绝》源自古代的文字系统,并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凝绝》的古字写法为「㞢絕」。
1.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凝绝,仿佛对一切都无所关心。
2.她的语气凝绝,毫不掩饰她的不满情绪。
1. 凝视:专注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2. 凝重: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
3. 绝望:失去希望,无法再挽回的状态。
漠然、冷漠、淡漠
热情、热心、热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