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勉力。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扶力为书,多不詮次。” 唐 李白 《与贾少公书》:“王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扶力一行,前观进退。” 宋 王禹偁 《西京谢上表》:“永言宠遇,无与比伦,而自感泣朝辞,扶力上道,乍临理所,弥耀残年。”
“扶力”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和用法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现代解释 指扶持或支持的力量,常用于描述人际互助场景。
二、古籍中的传统词义 原意为“勉力”(尽力而为),属文言用法。
辨析建议
现代语境下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若涉及古文阅读则需结合第二种含义。两种释义的差异主要源于语言演变,可通过具体上下文判断词义侧重。
《扶力》是一个词语,意思是指帮助和支持的力量。它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扶”和“力”。
“扶”字的部首是“手”,它的笔画数是4。
“力”字的部首也是“手”,它的笔画数是2。
《扶力》这个词语来源于汉语,是由民间演艺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一个词语。它描述了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力量。
《扶力》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扶力”。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不过,《扶力》这个词的古时候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保持一致。
1. 他的成功得益于许多人的扶力。
2. 在团队合作中,大家彼此之间发挥着巨大的扶力。
3. 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发挥扶力。
1. 扶手
2. 助力
3. 臂力
4. 抢助力
1. 帮助
2. 支持
3. 督促
4. 援助
1. 阻力
2. 障碍
3. 敌对
4. 阻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