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琅玕的别名。《文选·左思<蜀都赋>》:“异类众伙,于何不育,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刘逵 注:“青珠出 蜀郡 平泽 。” 张铣 曰:“青珠、黄环,皆宝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青琅玕》﹝释名﹞:“石阑干、石珠,青珠。琅玕,象其声也。可碾为珠,故得珠名。”﹝集解﹞:“青琅玕,生 蜀郡 平泽 ,采无时。 弘景 曰:此《蜀都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
“青珠”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矿物或宝石类物品,其含义和出处可综合以下要点说明:
基本定义
青珠是“青琅玕”的别名,属于一种玉石或矿物,因可加工成珠状而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青琅玕“可碾为珠”,故称青珠。
产地与用途
主要产自蜀郡(今四川一带)的平泽地区,古代作为药材或珍宝使用。例如《蜀都赋》将其与黄环、碧砮等并列,归为蜀地特产宝物。
文献记载
相关辨析
青珠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珍珠,而是青色的琅玕石(类似绿松石或孔雀石类矿物),古籍中常与“石珠”“石阑干”等名称混用。
青珠是古代对青琅玕的别称,兼具装饰与药用功能,多见于汉晋文献对蜀地物产的描述。需注意与现代“珍珠”概念区分。
青珠,指的是一种颇受喜爱的宝石,通常呈现出青色或者青绿色。这种宝石常用于制作珠宝首饰,被视为高贵和珍稀的象征。
青珠的部首是玉(王字旁),共有11个笔画。
青珠作为一种宝石,源于自然界。它通常是在岩石中形成,并经过一系列的矿物化过程才变成宝石。人们会在地下矿藏或者河床中发现这种宝石。
青珠的繁体字为「靑珠」。
在古代,「青珠」则有使用「青築」、「青豬」等不同的写法。
1. 她佩戴着一颗青珠的项链,显得格外优雅。
2. 这颗青珠发出的光芒璀璨夺目。
青玉、青翠、青绿、珠宝、宝石
翡翠、碧玉
红宝石、蓝宝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