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间向尊长请安。《再生缘》第二八回:“尚书告别方才出,又到花园去省昏。”
“省昏”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省昏(拼音:shěng hūn)指晚间向尊长请安的礼仪行为。这一表达源自古代孝道传统,强调子女或晚辈在黄昏时问候长辈的礼节。
清代弹词小说《再生缘》第二十八回提到:“尚书告别方才出,又到花园去省昏”,此处“省昏”即描述角色在黄昏时向长辈请安的情景。
如今,“省昏”一词已较少使用,更多见于古典文献或对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其核心精神(如关心长辈起居)仍体现在现代家庭伦理中。
以上信息综合了词典释义、文学例证及文化背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来源网页。
《省昏》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省」字拆分部首为「目」,也是它的义符;「昏」字拆分部首为「日」。《康熙字典》中收录的笔画数为「省」字四画,「昏」字八画。
《省昏》一词源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中的对联:“
蜀国文臣建的对联:“祭泸水街云阳桥,
省昏当夜问斜谟。”
该词使用了官方辞章的写法,是指清醒之意。
在繁体字中,「省昏」不常使用。
在古代汉字中,「省」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体形状中,「目」部分更大,「少」字放在上方表示节省、清醒之意。
「昏」字的古体形状中,「日」字部分更扁平,上方为「云」字表示黑暗、模糊之意。
这个词在现代用法中通常用于形容人经过思考或经历一番醒悟后彻底清醒过来。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太晚睡觉而第二天早上迟到,但是在接到一通重要电话后,他忽然「省昏」过来,并马上行动起来,不再困倦。
与「省昏」相关的词语有:
省悟、裕民、觉醒。
与「省昏」最接近的近义词是「清醒」,含义相同。
反义词是「昏迷」,意为失去知觉或晕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