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锦墩的意思、锦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锦墩的解释

用锦装饰的一种坐具。其状略似长鼓。《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哪里敢抬头。教四箇青衣扶上锦墩坐, 宋江 只得勉强坐下。”《三国演义》第八六回:“ 后主 赐锦墩,坐于殿右,设御宴待之。”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裁官》:“锦墩赐坐优元志,会听承平奏乐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锦墩是中国古代家具中一种装饰华美的坐具,其名称由“锦”与“墩”组合而成。“锦”指用彩色丝线织出图案的贵重织物,象征奢华;“墩”为无靠背、无扶手的圆形或鼓形坐具,常以木质或瓷质制成。

从形制特征看,锦墩多以硬木为胎,外覆锦缎、刺绣或缂丝面料,表面常配流苏、璎珞等装饰,底部设六足或八足支撑,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其高度约40-50厘米,适合席地而坐或搭配矮榻使用,盛行于唐宋至明清时期,多见于贵族宅邸、宫廷陈设或戏曲舞台场景中。

文化内涵方面,锦墩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承载礼仪功能。例如《红楼梦》第三回描写荣国府“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两边一对高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中“椅搭”配套的坐具便包含锦墩类器物,体现传统家居美学与等级制度。

文献考据显示,锦墩的工艺演变与丝绸技术、家具形制发展密切相关。明代《长物志》提及“绣墩”以雕漆、填漆为贵,清代《闲情偶寄》则强调其“宜矮不宜高,宜大不宜小”的尺度规范,印证了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变迁。

网络扩展解释

“锦墩”是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坐具,其核心特征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 定义与形制
    锦墩指用锦缎等贵重织物装饰的坐具,形状类似长鼓,通常为圆柱形或鼓形,上下两端略收窄,中部稍宽。其材质多为木质或石质,表面覆盖锦缎以显尊贵。

  2. 用途与场合
    主要用于宫廷、贵族或正式礼仪场合,象征身份地位。例如《三国演义》中提到后主刘禅赐锦墩给使臣以示礼遇,而《水浒传》中宋江被扶上锦墩的描写则体现了庄重场合的使用。

  3. 历史文献记载
    该词多次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清代《维新梦·裁官》有“锦墩赐坐优元志”的描述,进一步印证其作为礼遇性坐具的功能。

  4. 字义解析

    • “锦”指华美丝织品,凸显装饰材质;
    • “墩”原指厚实的底座,在此特指坐具形态。

需注意,现代已无实物存世,其具体样式主要通过古籍记载推断。若需查看更多文学例证,可参考《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安安心心悲观失望不期而然彩棚吃苦头传三过四刺奸村疏黛眉叠绕讹未凡小非电解质粪洒伏历腹议刮剗光晷贯华轰打红阳麾城惠文呼豨记词巾帻及属鸡豚之息屐响卷面籧篨开花结实盟首瞢腾明颖墓舍凝盼排折盆缻仆从国蒲矢千斤重担钦崟祺然乞士虬螭权士曲录人神同嫉三丹田撒尼族属怀蜓翼吐铁蚊脚纤尘险峰夏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