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cussion instrument in ancient times] 即“编钟”,古代铜制打击乐器
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 歌钟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伴唱的编钟。《左传·襄公十一年》:“ 郑 人赂 晋 侯……歌鐘二肆。” 杜预 注:“肆,列也。县鐘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二枚。” 孔颖达 疏:“言歌鐘者,歌必先金奏,故鐘以歌名之。《晋语》 孔晁 注云:‘歌鐘,鐘以节歌也。’” 晋 左思 《魏都赋》:“元勋配 管敬 之绩,歌鐘析邦君之肆。”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鐘。”
(2).歌乐声。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青楼夹两岸,万家喧歌鐘。” 前蜀 韦庄 《病中闻相府夜宴》诗:“满筵红蜡照香鈿,一夜歌鐘欲沸天。”
“歌钟”是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歌钟即编钟,属于古代铜制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歌唱伴奏。其特点如下:
在诗词中,“歌钟”常代指歌舞乐声,例如:
歌钟属于周代“八音”中的“金”类乐器,与磬(石)、琴瑟(丝)等共同构成雅乐体系。其名称源于“以钟节歌”的功能,即通过钟声规范歌唱节奏。
如需进一步了解编钟的演奏方式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周礼·春官》或考古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资料。
「歌钟」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拆分成「歌」和「钟」两个部分。其中,「歌」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为「欠」,总笔画数为8;「钟」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为「金」,总笔画数为10。
「歌钟」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是指用钟乐演奏伴奏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古代的歌钟乐器由数个钟状铜制乐器组成,形状呈圆筒或腰鼓状,有大小不同的音阶,能发出浑厚悦耳的钟声。在古代文化中,歌钟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祭祀仪式等场合。
「歌鐘」是「歌钟」的繁体字写法,相较于简体字,繁体字在形状和结构上更为复杂,笔画繁多。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略有不同。根据《说文解字》,古代汉字书写时,「歌」的上部为「哥」,下部为「手」,代表了唱歌的音乐表达方式;「钟」则是由「金」与「豕」组成的,表示用金属打造的钟鼓乐器。这种古代写法展示了字形的象形特点。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在舞台上奏响着优美的歌钟。
与「歌钟」相关的组词有:歌舞、歌唱、钟乐等。
与「歌钟」近义词包括:歌乐、钟状乐器。
与「歌钟」反义词没有明显的对应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