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纳污含垢 ”。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復来,日积月深,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欧榘甲 《新广东》:“此私会也,人类不齐,流品最杂,为纳污藏垢之巢窟。”
“纳污藏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nà wū cáng gòu
,属于联合式结构,通常用于贬义语境,表示“包容或隐藏坏人坏事”。以下是详细解析:
字面意义
“纳”指容纳,“污”为脏水,“藏”为隐藏,“垢”为污秽。整体比喻包容或隐匿不光彩的人或事。
引申含义
常用于形容环境、组织或人容忍不良现象,或成为藏匿丑恶的场所。例如:“某些角落成为纳污藏垢之地,亟需整顿”。
早期出处
虽与《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的典故相关(指自然包容污秽),但现代用法更直接源自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
古今差异
近义词 | 反义词 |
---|---|
藏污纳垢、纳垢藏污 | 激浊扬清、涤瑕荡秽 |
含垢纳污、藏污纳秽 | 清正廉明、正本清源 |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梁启超著作或《左传》相关解析。
《纳污藏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接纳污浊、隐而不扬。
《纳污藏垢》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纟(纳)+ 氵(污)+ 艹(藏)+ 土(垢)。
它的总笔画数为18画。
《纳污藏垢》的词源很简单,是由四个汉字组合而成。
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古代常用来形容接纳污浊,却不公之事。
《纳污藏垢》的繁体字没有特定的写法,一般仍然按照简体字的写法使用。
由于《纳污藏垢》是近代成语,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并不存在。因此,不具备早期的汉字写法。
1. 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他应该纳污藏垢,而不是利用职权谋私利。
2. 这个组织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纳污藏垢的原则,因此避免了很多不良影响。
组词有:
- 纳滓秽
- 藏污纳垢
- 垢秽不扬
- 良莠不齐
近义词有:
- 接纳不洁
- 隐匿不明
- 容忍隐疾
反义词有:
- 披露真相
- 揭开污点
- 扬垢见污
以上就是关于《纳污藏垢》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