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犒迎的意思、犒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犒迎的解释

犒劳迎接。 唐 柳宗元 《贞符》:“徒奋袒呼,犒迎义旅,讙动六合,至於麾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犒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犒”和“迎”两个动词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特定的礼仪或军事场景。其核心含义是:以酒食财物慰劳并迎接(远道而来或凯旋的军队、人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组合:

    • 犒 (kào): 本义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赏赐。《说文解字》虽未直接收录“犒”,但其意源于“犒赏”,指对有功者或辛劳者的慰劳。经典文献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公使展喜犒师”,即以酒食慰劳军队。
    • 迎 (yíng): 指迎接、欢迎。《说文解字》释为“逢也”,即相遇、接待。
    • 犒迎: 将“犒”与“迎”结合,表示在迎接的同时进行慰劳,强调以物质款待(犒)作为迎接(迎)的具体行动和礼节。它描述的是一种热情、隆重且带有实际慰劳性质的迎接仪式。
  2. 具体含义与语境:

    • 对象: 通常用于迎接凯旋的军队、远道而来的重要使臣、执行任务归来的官员或士兵等。
    • 目的: 表达对归来者辛劳的慰问、对其功绩的肯定、以及隆重的欢迎之情。既是礼节,也是提振士气、巩固关系的手段。
    • 形式: 包含准备酒食、宴饮款待,有时也包含赏赐财物。地点常在城郊、驿站或特定场所举行。
  3. 文献例证(体现权威性与专业性):

    • 《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六》: 记载了官员在特定情况下“犒迎”军队或使臣的行为。例如:“(王)庶曰:‘……今兵将云集,犒迎之费,何以给之?’”(此处王庶担忧犒迎众多军队的费用问题)。这直接证明了“犒迎”在宋代官方语境中的使用,指慰劳迎接军队。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
    • 《明史·志·卷六十六》: 在记载礼制时,提到“犒迎”是特定礼仪的一部分。如:“其朝贡有…犒迎之仪。” 这说明了“犒迎”是明代接待朝贡使节标准礼仪程序中的一个环节。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
    • 地方志与笔记小说: 在《万历野获编》等明代笔记或清代地方志(如某些县志的“武备志”或“典礼志”部分)中,也能找到关于地方官员“犒迎”过境军队或上官的描述,印证了其在地方行政和军事活动中的应用。来源:相关古籍影印本或整理本(如中华书局版《万历野获编》)。
  4. 现代使用与辨析:

    • “犒迎”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属于典型的古语词或历史词汇。
    • 其含义在现代汉语中通常被“迎接并慰劳”、“设宴接风”、“犒劳欢迎”等更直白的短语所替代。
    • 理解该词的关键在于把握其复合动作性(慰劳+迎接)和特定历史场景(军事、外交、官方礼仪)。

“犒迎”是一个古汉语动词,特指在古代(尤其是宋明时期文献可见)以酒食财物慰劳并隆重迎接凯旋军队、远道使臣或重要归者的礼仪性行为。它体现了慰劳(犒)与欢迎(迎)的双重含义,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社交和军事礼仪。

网络扩展解释

“犒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一、基本释义

“犒迎”由“犒”(用酒食慰劳)和“迎”(迎接)组成,意为用丰盛的食物或财物慰劳并迎接宾客或军队。例如在《贞符》中,唐代柳宗元提到“犒迎义旅”,描述用物资迎接并犒劳正义之师的情景。

二、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柳宗元《贞符》:“徒奋袒呼,犒迎义旅,讙动六合,至於麾下。”,意指通过物资和热情迎接鼓舞军队士气。

三、使用场景

  1. 古代军事:用于描述对凯旋军队的慰劳迎接(如、4提及的“义旅”)。
  2. 社交礼仪:指以宴席款待贵客,表达尊重(如所述“用盛宴迎接客人”)。

四、延伸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罢黜白蕤败仗编码嬖竖波萝襜车驰马试剑炽酿初场锄强扶弱疵璺讹钱矾山水飞桨负姆勾押官衣海外扶余函列秏乱横海鳞华表花架子黄橼姜齐检约交换机靖享寖久亢旱口直心快賫投楞头呆脑连汤带水凌弱暴寡林秀刘窟头炉眼魅乡排连漂母皮桶子浅儒浅伪睿龄沈尚书时论事守适足水地水星菽水承欢丝窝太容调唆通禁晚婆问信遐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