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古的意思、下古的详细解释
下古的解释
近古。所指的具体时代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 为上古, 神农 为中古,五帝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自 羲 、 农 至 尧 、 舜 为上古, 三代 之世为中古,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词语分解
- 下的解释 下 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
- 古的解释 古 ǔ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
专业解析
下古,作为汉语历史分期术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其核心释义与历史断代密切相关:
一、核心释义
“下古”指中国历史上继“上古”、“中古”之后相对晚近的古代时期。具体而言:
- 在传统的三古(上古、中古、下古)分期框架中,“下古”通常指夏、商、周三代(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甲骨文、金文)的早期王朝阶段,标志着中华文明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 其时间范围承接“中古”(常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距离后世相对较近的古代阶段。
二、历史分期背景
“下古”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对历史时期的划分习惯,体现了古人“法先王”的历史观和对不同时代特征的认知:
- 上古:一般指三皇五帝时期,属于传说时代,文明初创。
- 中古:常指秦至唐或宋之前的王朝更迭时期,制度文化渐趋成熟。
- 下古:特指夏商周三代,是儒家经典(如《尚书》、《诗经》)主要记载的时代,被视为礼乐制度奠基、王道政治实践的典范时期,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深远。这种分期并非严格的现代史学断代,更多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历史源流的理解。
三、文化意义
“下古”一词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 它代表了中华文明早期国家形态的成熟阶段,是华夏民族精神和制度文化的重要源头。
- 在学术研究和文献讨论中,“下古”常与“上古”、“中古”并用,用以划分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对象或文献特征(如语言演变、思想发展)。
- 需要注意的是,“下古”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具体所指在不同语境或不同学者的划分中可能略有差异,但核心指向夏商周三代是主流共识。它区别于现代考古学或地质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青铜时代”等分期概念,更侧重于历史文献与文化传统的脉络。
参考资料:
- 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等权威辞书对“下古”词条的解释,以及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等著作中关于历史分期术语的论述。
- 历史分期背景参考了中国古代史通论类著作(如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关于传统历史分期的介绍。
网络扩展解释
“下古”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一、时间范畴
-
基本定义
指“近古”,属于中国历史分期中的“三古”之一,但具体时代划分存在多种说法:
- 三国魏·孟康:伏羲为上古,周文王为中古,孔子时代为下古(《汉书·艺文志》注引)。
- 唐代孔颖达:伏羲属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时期为下古(《礼记·礼运》疏)。
- 元代李治:夏商周三代为中古,战国至著书时代(元代以前)为下古。
-
时限争议
不同文献对“下古”的界定差异较大,但普遍认为其晚于上古、中古,通常涵盖战国至秦汉或更晚时期。
二、其他释义
“下古”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在历史分期中,其时间范围因文献而异;在书法中则特指小篆。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艺文志》《礼记》注疏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啽哢白楞八灵饱计笔芦脖脐从妹挫辱盗食致饱耳热二想伏军付诸广播卫星地面站关豫过刀过颐豕视孤塞鼓胀咍吁横拖竪拉后叙瓠肥火工交积计件巾帼进面搢扑戢臧克俭孔鸟瞭见里里拉拉麟文例直禁简拢傍隆敬氓宇眀叡抹腹闹混虐刻偏得披历啓告器望仁道三五深杯俗礼颓塌未齿渥盛五通象局咸解萧张懈话鞋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