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楤木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楤木》:“今山中亦有之。树顶丛生叶,山人採食,谓之鹊不踏,以其多刺而无枝故也。”
“鹊不踏”是一个中文植物名称,具体含义和解释如下:
鹊不踏(拼音:què bù tà)指一种多刺木本植物,是楤木的别称,学名为黄毛楤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属于五加科楤木属。其名称源自树干和枝条布满尖刺的特性,因“连喜鹊都不愿停落”而得名。
形态特点
树身密布尖刺,分枝少,树顶丛生叶片。嫩叶可食用,山民常采摘。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今山中亦有之……谓之鹊不踏,以其多刺而无枝故也”。
生长环境
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阳光充足山坡或透光性好的阔叶林边缘。
更多信息可查看汉典、本草纲目等权威来源,或植物学相关文献。
《鹊不踏》是一个成语,也有时用作民谣的歌词。它指的是喜鹊不会停在青檀木上,形容美好的事物被潜在的嫉妒心态阻碍。这个成语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寓意着泼水难收、难以捉摸。鹊不踏可以引申为人与事的难以捉摸的本质。
《鹊不踏》这个词可以从其形状来拆分为两个部首:鸟(隹)和足(⻊)。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鹊不踏》的繁体字为「鵲不踏」,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的文献中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字体和写法,因此具体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以下是关于《鹊不踏》的一些例句:
与《鹊不踏》相关的词语:
组词:鹊桥(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近义词:难以琢磨、莫测高深
反义词:显而易见、一目了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