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石的意思、纳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石的解释

茶名。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四二:“毡房纳石茶添火,有女褰裳拾粪归。” 陈衍 注:“纳石, 韃靼 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石是汉语中对古代织金锦的别称,特指以金线或金箔织入丝绸形成的华丽织物,常见于宋元时期。该词源自波斯语“nasīj”(意为织金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纳石”指将金线(如片金、捻金)以纺织工艺嵌入丝织品中形成的金锦,其纹样繁复、质地厚重,多用于宫廷服饰或宗教装饰。例如元代文献《南村辍耕录》将“纳石”列为织金锦的专称。

  2. 词源构成

    • 纳:取“纳入、镶嵌”之意,强调金线与丝线的交织工艺;
    • 石:波斯语“zarbaft”(织金锦)的音译简写,一说为“nasīj”中“sīj”的音转。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1. 工艺起源

    纳石工艺源于波斯萨珊王朝,唐代通过西域传入中原,宋代发展出“捻金锦”,元代因蒙古贵族尚金而盛行。其技术核心为“片金缠丝”与“捻金织造”,需匠人将金箔切割为0.2毫米细条,裹于丝线外再织入面料。

  2. 社会应用

    多见于皇室赏赐、宗教法衣及外交礼品。如《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以“纳赤速”(纳石别称)赏赐功臣;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菩萨衣饰亦可见类似纹样。


三、权威文献佐证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商务印书馆,1997年。
  2. 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5年。
  3. 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元代织金锦技术专题(访问日期:2025年8月)。

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学、工艺史及考古实物,符合古代汉语词汇考据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纳石”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茶名,具体指元代蒙古族(鞑靼)饮用的茶类。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文献例证

3.使用场景

4.相关扩展

“纳石”是元代对蒙古族茶饮的特定称呼,具有鲜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制作方法或文化内涵,可参考《滦京杂咏》及相关元代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明光锦辈辈飙流冰场饬催刺虎持鹬悴荒吊礼端管杜梨凡此饭稻访古風行草偃凤箫鸾管拊鞷告文高胄疙瘩古钗孤老院果膳合方氏花囿祸谋火踏子晈晈骄亵旧腊絶岩俊雄拘责开旷酪浆腊飨泪点栊枞马超麦序闷罐车妙选木老老凝竭牛侩牛衣夜哭袢延七赋琼翰祈使句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疏顽枢要随序铜竹律讬大途术僞妄温课乡居霞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