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腊飨的意思、腊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腊飨的解释

犹腊祭。《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其腊饗太庙及饗太清宫,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腊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腊飨(拼音:là xiǎng)指古代在农历十二月(腊月)举行的祭祀活动,即“腊祭”。这一仪式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丰收与平安。

详细说明

  1. 词源与构成

    • “腊”指农历十二月,也指冬季腌制的肉食;“飨”本义为用酒食款待,引申为祭祀。
    • 组合后,“腊飨”特指腊月举行的祭祀仪式。
  2. 历史记载
    据《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三年》记载:“其腊饗太庙及饗太清宫,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说明腊飨曾是皇家祭祀的重要环节。

  3. 相关延伸

    • 腊祭:古代年终祭祀众神的活动,与“腊飨”意义相近。
    • 现代关联:部分地区的腊月传统(如腌制腊味)可能与此习俗相关。

“腊飨”是古代腊月祭祀的专称,强调通过仪式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感恩与祈愿。若需进一步了解腊祭的具体流程或相关习俗,可参考《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腊飨

腊飨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词语,主要用来指代封建社会中年终祭祀的仪式。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月”和“食”。其中,“月”代表月亮,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而“食”则代表着食物,象征着对祖先的供奉。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腊飨的总笔画数为15画。其中,“月”部包含4画,“食”部包含11画。

腊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庙祭祀仪式。在古代社会,每年岁末年初,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感谢,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好运。腊飨就是这个仪式的名称。

在繁体字中,“腊飨”这个词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腊飨的形状经历了一些变化。其中,“腊”字在古代写法中的“肉”旁多加一点,表示祭祀时所用的肉食。而“飨”字在古代的写法中将月和食的部首分开,月部在上方,食部在下方。这种写法更加直观地表达了祭祀仪式中供奉食物给祖先的意义。

以下是腊飨的一些例句:

  1. 每年年底,我们家都会举行一次腊飨仪式,向祖先献上美食和祈福。
  2. 腊飨仪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 在古代社会,腊飨仪式是尊敬祖先、弘扬家族传统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与腊飨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总结起来,腊飨是指封建社会中年终祭祀的仪式,通过供奉食物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感谢。这个词的笔画数为15画,源自古代宗庙祭祀仪式。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腊飨的形状有所变化。一些例句和相关词语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