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entral administrative unit]∶指中央政权中机要部门或官职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2) [centre]∶中心,核心
(1).关键;纲领。《荀子·正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凡説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老子》述无为之化,若使资圣览为理国之枢要,即未若《贞观政要》。” 章炳麟 《訄书·学变》:“然善为蜂芒摧陷,而无枢要足以持守。”
(2).指中央政权中机要的部门或官职。《后汉书·韦彪传》:“天下枢要,在於尚书。” 唐 杨贲 《时兴》诗:“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及自登枢要,何曾问布衣。”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一时议礼之臣,往往拔自庶僚,骤登枢要。”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 崇祯 ﹞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
(3).指中心、冲要之地。《晋书·东海王越传》:“ 越 还于 许 ,长史 潘滔 説之曰:‘ 兗州 天下枢要,公宜自牧。’”
"枢要"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本义:门户的转轴与关键部位 指门户上用于转动的轴(枢)和起控制作用的关键部位(要)。这是该词最原始的字面含义,强调事物运转所依赖的核心支点。《说文解字》释“枢”为“户枢也”,即门轴;释“要”为“身中也”,引申为关键之处。两者结合,形象地表达了控制门户开合的核心部件。
二、引申义:指中央行政机构或关键职位 由门户的轴心引申,特指国家政治或事务运作的核心部门、要害机关或极其重要的职位。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尤为常见,用以形容处于决策中心、掌握实权的官职或机构。例如《后汉书·韦彪传》载:“天下枢要,在于尚书。”意指尚书一职是国家政务运转的核心所在。
三、引申义:指核心、关键、根本 进一步抽象化,泛指任何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部分、关键环节或根本原则。此时,“枢要”强调某事物在整体结构或运行机制中的中心地位和不可或缺性。如《文心雕龙·论说》云:“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此处的“一理”即为论述的“枢要”,即核心论点。
四、现代用法与同义词 在现代汉语中,“枢要”仍保留“关键、核心”的含义,但多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语境。其近义词包括“枢纽”、“关键”、“核心”、“机要”、“要害”等。在具体使用中,“枢要”更侧重指代事物赖以运转或存在的中心支点或根本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
“枢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关键或纲领
指事物中最核心、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如思想、理论或问题的核心要点。
例:《荀子·正名》提到“制名之枢要”,强调命名规则的关键性。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也以“枢要”形容说理的核心。
中央机要部门或官职
特指古代中央政权中掌管重要事务的机构或职位,如尚书等官职。
例:《后汉书》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唐代诗人杨贲以“骤登枢要”描述官员晋升至要职。
地理或战略要地
指地理位置上的中心或军事、经济冲要之处。
例:《晋书》记载兖州被称为“天下枢要”,凸显其战略地位。
“枢”本义为门轴(如“户枢不蠹”),后引申为事物的关键部分;“要”指重要、核心。二者组合后,既保留了“枢纽”的意象,又强化了重要性,形成涵盖抽象概念、官职、地理的多层含义。
败度敝人蔀家才说雠隟答蕃书点景坻穨东方作凡情风暖日丽風物凤仪兽舞附葬公地构离合繻见独解寒机理荆牛进善惩恶蠲略勘误表克昌酷吏连二并三留传镂身名物缪妄木理霈泽凭虚公子破约谦词前郤锲急青山绿水求告七窝八代容庇肉包子打狗揉制扇发圣知收军帅然索垢寻疵贪夫特操天扉天趣偷合透平颓岩魏科无功而返诬治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