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吉的意思、纳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吉的解释

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币之前,男方卜得吉兆,备礼通知女方,决定缔结婚姻。《仪礼·士昏礼》:“纳吉用鴈,如纳采礼。” 郑玄 注:“归卜於庙,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一》:“古昏礼有六礼,今《朱子家礼》略去问名、纳吉、请期,止用纳采、纳币、亲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礼仪"六礼"中的第三项程序,特指男方家庭通过占卜获得吉兆后,向女方家庭正式通报婚约缔结的仪式性环节。该礼俗最早见于《仪礼·士昏礼》记载,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占卜验证天意,确立婚姻关系的合法性。

在具体实施层面,纳吉包含三重文化内涵:其一,宗法制度下"父母之命"的体现,需由男方家长主持占卜;其二,遵循"问名"后的卜筮程序,《礼记·曲礼》载"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通过卜得吉兆完成婚约确认;其三,具有法律契约属性,《唐律疏议》明确规定"纳吉即报婚书",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婚约关系。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纳吉仪式包含"卜得吉兆"和"备礼复使"两个必要环节。首先由男方宗族在祖庙占卜,若得吉兆则派遣使者携带雁、帛等礼器至女方家,完成婚约的正式确认流程。这种以雁为信物的传统,源自《白虎通义》"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代演进,宋代《朱子家礼》将六礼简化为三礼,但纳吉作为婚约确认的核心环节仍被保留。至明清时期,《大明会典》与《大清通礼》均规定,民间婚约需以"纳吉书"为凭。现代民俗学研究显示,福建、台湾等地传统婚礼中仍保留"过定"仪式,可视作纳吉礼俗的当代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

“纳吉”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基本含义:平安吉祥的祝福语

作为汉语词汇,“纳吉”可理解为接纳吉祥、祈求平安,常用于节日祝福或喜庆场合,如新年、婚礼等,表达对他人美好生活的祝愿。


二、古代婚俗礼仪:婚礼六礼中的第三礼

1. 核心定义
纳吉是中国古代婚姻“六礼”的第三步骤,即男方通过占卜得到吉兆后,携礼物(通常为雁)正式通知女方,确定婚约。若占卜结果不吉,婚事可能取消。

2. 具体流程

3. 历史演变


三、使用场景对比

场景类型 古代婚俗 现代祝福语
核心作用 婚姻契约的正式确认 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适用场合 婚礼流程中的特定环节 节日、庆典、日常祝福等

可通过来源进一步查阅古代礼仪细节,或参考了解现代应用。

别人正在浏览...

百依百从裱衬髲鬄蔽掩操翰充耳不闻传座垂白触谏方言矩行割刀个旧管叔诡世秏废撶楫辉点胡敲奖项剑芒矫敕斠理竭愚拘谫良机练择撂过手楼舡军沦落马慵立仗媚曼密接命梓某家逆厄懦衷撇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秋练区宇忍泪删补山立生死无贰渗漓世嫡时康誓墓四绝隋和铁门限笔橐驼托谕王毡晚谬慰诲婑娜无脊椎动物相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