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冠簑袂的意思、笠冠簑袂的详细解释
笠冠簑袂的解释
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渔家装束。《憩园词话》卷三引 清 汤雨生 《明月生南浦》词序:“风日佳时,往往吟啸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尝为天械所拘也。”
词语分解
- 笠的解释 笠 ì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弖 )笠。竹笠。草笠。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笠盖。笠覆。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袂的解释 袂 è 衣袖,袖口:张袂(张开衣袖)。联袂(手拉着手,结伴)。分袂(离别)。 笔画数:; 部首:衤;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笠冠簑袂”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ì guān suō mèi(注:用户问题中的“簑”是“蓑”的异体字,实际应写作“蓑”)。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字面意义:指头戴竹编斗笠(笠冠),身穿蓑衣(蓑袂),是传统渔家或农人的典型装束。
- 象征意义:通过装束特点,表现一种朴素、自由的生活状态,或隐逸山水的文人形象。
词语解析
- 笠:竹编的遮阳挡雨帽子。
- 冠:此处指戴在头上的笠。
- 蓑: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外衣。
- 袂:原指衣袖,此处代指蓑衣的整体穿着。
出处与用法
- 文献来源:出自清代汤雨生《明月生南浦》词序(载于《憩园词话》卷三),原文描述文人隐士在自然中吟诗作赋,不受世俗拘束的形象:“风日佳时,往往吟啸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尝为天械所拘也。”。
-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既可实指渔家装扮,也可引申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补充说明
- 近义词:渔樵耕读、烟蓑雨笠。
- 反义词:锦衣玉带、华冠丽服。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憩园词话》等古典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笠冠簑袂》
《笠冠簑袂》指的是四个古代汉字,分别是“笠”、“冠”、“簑”和“袂”。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四个字的部首、笔画和拼音如下:
- 笠:竹(⺮),11画,拼音为“li”;
- 冠:冖(冫),9画,拼音为“guan”;
- 簑:竹(⺮),18画,拼音为“suo”;
- 袂:衣(衤),12画,拼音为“mei”。
来源
这四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和服饰。《笠冠簑袂》取材自《诗经》中的《邶风·青青河畔草》诗,意为人们戴着竹帽、戴上冠冕、穿着竹编雨衣和长袍。
繁体
《笠冠簑袂》的繁体字为《笠冠簑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这四个字的形状可能有一些差异。例如,在战国时期的古籍中,笠字的竖钩部分可能向左方延伸,冠字的冖部分可能与上部的非冖部分相连等。汉字的书写形式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例句
《笠冠簑袂》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人们的仪态和着装,以下为一例:
古时贵族人士在重大场合常戴上笠冠簑袂,以展现自己的威严和身份。
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以下是与《笠冠簑袂》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 组词:笠帽、冠冕、簑衣、袂舞
- 近义词:帽子、礼帽、雨衣、长袍
- 反义词:草帽、光头、雨伞、短袖
别人正在浏览...
鳌鱼绷场面沧渊畜牲触事蹿蹦粗野匒匌呆衷撒奸大机黨員刀子秤雕损绖皇丢心落肠发坏飞邻逢长風吹雨打丰筱拂壁蛤仔贵农贱商翰毛颢兴环环婚生江瑶践极矫励甲蔬警信金莲花炬巨函刻句老吏累月经年利喙领纸眉叶梦遗陪鬭被褐怀玉辟邪钟倾容杞忧人际关系软硬不吃三成沙莽善时受言树发梳掠束手就殪算错庭落偷桃退北闲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