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桉牍的意思、桉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桉牍的解释

案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桉牍(ān dú)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专指古代官府中用于处理公务的文书或案卷。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桉”的本义

    “桉”通“案”,指官府处理公务的长桌或几案,引申为官方文件。《说文解字》释“案”为“几属”,即办公用具。

  2. “牍”的涵义

    “牍”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或公文,如《论衡》载“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强调其作为文字载体的功能。

  3. 复合词义

    “桉牍”合成后,特指放置于官案上待批阅的公文卷宗,如《汉书·刑法志》中“文书盈于几阁”即描述此类场景。

二、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古代官府日常办公需处理大量文书,如唐代六部官员“日判桉牍百余”(《通典·职官》),反映其作为行政事务核心载体的地位。明清时期,“桉牍”更与刑名、钱粮等要务关联,成为司法赋税记录的代称。

三、现代价值

虽当代行政体系已无“桉牍”实物,但该词仍见于研究古代文书制度、法制史的学术著作中(如《中国文书史稿》),是理解传统行政运作的关键术语。


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论衡·量知篇》(东汉·王充)
  3. 《汉书·刑法志》(汉·班固)
  4. 《通典·职官典》(唐·杜佑)
  5. 《中国文书史稿》(现代学术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桉牍”是“案牍”的异体写法,指古代官府文书或公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桉牍”即“案牍”,指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简或竹简,后引申为官府处理公务的文书、公文。该词由“桉”(通“案”)和“牍”(书写载体)组成,强调与公务相关的文字记录。

二、词源与用法

  1. 字形演变
    “桉”是“案”的异体字,二者在古籍中常互通;“牍”原指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后泛指文件。
  2. 文献用例
    如诗句“晨兴看桉牍”,描述官员早晨处理公文的情景,与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用法一致。

三、相关词汇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多用“案牍”,而“桉牍”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例如,描述古代官场生活时可用此词增强历史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沪江词典的权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班贾办吏贝玑辨悟边执秉钧当轴璧翣不苟言笑哺乳财用驰指刀锯雕风镂月迩续凡夫俗子烦细泛涌高人一筹过时红丸竑议黄金失色黄目尊花师徽美昏湎脚心朝天家属区矜嗟金瓮禁邪酒糵廐养堪能客儿扣天昆仑觞恋滞末偻女馆贫庶漆雕裙布人微望轻桑儿三令五申萐脯绳床生拉硬拽神垧蛇缨室祭失检时客筮仕诵述他骆拔颓纲无明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