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草。 唐 李贺 《恼公》诗:“蜡泪垂兰烬,秋芜扫綺櫳。” 唐 孟郊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诗:“秋芜上空堂,寒槿落枯渠。”
“秋芜”是一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秋芜”指秋草,特指秋季生长或凋零的杂草,常带有萧瑟、荒芜的意境。该词由“秋”(季节)与“芜”(丛生的草或荒芜)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秋天的荒草”。
词源与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作品中多次出现该词,例如:
文学意象
在古诗中,“秋芜”多用于表现时间流逝、环境萧索或心境苍凉,常与“寒槿”“枯渠”等意象并列,形成秋季特有的凋敝画面。
现代应用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诗词创作或仿古文本中,属于较为雅致的书面语。
若需了解具体诗句的创作背景或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全唐诗》或相关文学解析著作。
《秋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秋芜》是一个词语,指的是秋天落叶飘飞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秋芜》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艹(cǎo),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秋芜》一词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作《秋夕》中的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是苏轼一首寓情于景的七言绝句,描述了一个寂静的秋夜景色。)后来就被用来形容秋天的落叶翻飞的景象。
繁体:
《秋芜》的繁体字为《秋蕪》。
古时候汉字写法:
《秋芜》的古代汉字写法为「鞒萁」。
例句:
秋天的公园里,随着微风的吹拂,万树纷纷,花坛中的秋芜洒满了大地。
组词:
秋天、秋季、秋风、落叶飘香、飞舞如雪
近义词:
秋叶飘落、秋风萧瑟、落叶满地、风送秋香
反义词:
春光明媚、繁花盛开、夏日炎炎、绿树成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