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双绶的意思、双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双绶的解释

两条绶带。 唐 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 唐 皇甫曾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诗:“朝衣辨色处,双綬更宜看。” 唐 李贺 《感讽》诗:“我待紆双綬,遗我星星髮。” 唐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步嫌双綬重,梦入九城偏。”参阅《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双绶”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历史文化和官职象征的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字面含义

  1. 基本构成
    “双绶”由“双”(两条)和“绶”(丝质带子)组成,字面意为两条绶带。绶带是古代官员系在腰间或佩戴于朝服上的装饰物,通常与官印相连,颜色和数量代表不同官职等级。

  2. 历史背景
    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需佩戴双绶,作为身份地位的标志(《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例如唐代诗人皇甫曾写道:“朝衣辨色处,双綬更宜看”。


二、引申含义

  1. 官职晋升的象征
    因双绶是高级官员的专属配饰,成语“双绶”被引申为官职高升的比喻。例如李贺在《感讽》中感叹:“我待纡双綬,遗我星星髮”,表达对仕途的渴望。

  2. 文学意象
    古代诗词中常用“双绶”暗喻功名或官场境遇,如刘禹锡的“步嫌双綬重,梦入九城偏”,通过双绶的“重”与“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


三、总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官制或相关诗词引用,可参考《旧唐书·舆服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双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双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双方的婚姻关系。常用来形容夫妻恩爱、关系和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双绶》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虍"、"纟",总共有7画。

来源

《双绶》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以乡其亲,睦于兄弟,敬于叔伯,始可称孝矣。以养其亲,睦于兄弟,敬于叔伯,而民兴孝之美,继之以弟。”这句话中的“以乡其亲,古者人称之为双绶。”含义是指对待亲属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孝顺。

繁体

《双绶》的繁体字为「雙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人们将《双绶》写作「雙綬」,也用「雙」代指双数,「綬」则代表君子佩带在衣襟上的丝绦。

例句

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真可谓是一对双绶。
他们结婚多年,双绶如初,依然相敬如宾。

组词

组词:结绶、旦绶、自绶、绶缺。

近义词

近义词:巧夺天工、恩爱夫妻、鸾翔凤翥。

反义词

反义词:不和睦、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

报年磻石卜问才高气清陈赤齿历触物兴怀储油辞第藂棘促席盗塞东鲁贩籴服除符券寒飂号叫环刀昒黑魂鉴简服骄侈教率缉裁解经津童进贤达能矩臬坎坷连矢灵棺零光片羽淩霄林岫明早磨穿铁砚啮齿类动物排校槃木弸中乒乓抢红凄遑七庙略青尘箐峒容居胜利油田食墨受动首府鼠贼天闲推枯折腐脱鞾磑磨污渎鲜温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