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洪山的意思、大洪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洪山的解释

又称山。在湖北省中部偏北。西北东南走向,长达150千米。同名主峰,海拔1055米。风景优美,林木苍翠。有九十六峰、九十一岩、四十二湖、五十二溪及百洞十瀑、七寺九庙五道观。附近还有烈山、擂鼓墩等名胜古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洪山是中国湖北省境内的重要山脉,其名称源自《水经注》"洪水出焉"的记载。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属秦岭褶皱系构造,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该山脉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唐代始建洪山寺,现存碑碣记载了历代高僧驻锡事迹。文化内涵包含三方面:①地质学上为喀斯特地貌典型代表,溶洞群被《中国国家地理》认证为华中最大规模;②历史层面是西汉绿林起义发源地,《后汉书》载"王匡等聚众绿林"即此;③民俗传统中流传着"大洪山三宝"(黄仙洞、银杏树、泉水茶)的民间故事体系。现代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生物多样性被纳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重点区域。

网络扩展解释

大洪山是中国湖北省的一座重要山脉,具有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1. 地理位置
    大洪山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横跨随州、京山、钟祥、宜城、枣阳、安陆等多个市县,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约140-150公里。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素有“楚北第一峰”之称。

  2. 自然景观
    山脉面积约305-350平方公里,拥有九十六峰、九十一岩、四十二湖、五十二溪及百洞十瀑,森林覆盖率超过80%,以古木参天、奇花异草闻名。气候特点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温”。

二、名称由来与历史沿革

  1. 名称演变

    • 古称“涢山”,最早见于《水经注》。
    • 汉代因绿林起义得名“绿林山”,唐代称“大湖山”,宋代定名“大洪山”。
    • 因山势险峻、常引发洪水而得名。
  2. 历史事件
    西汉末年,王匡、王凤在此发动“绿林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

三、文化与旅游价值

  1. 人文遗迹
    景区内有七寺九庙五道观,以及烈山、擂鼓墩等古迹。唐宋时期因佛教兴盛,成为宗教名山。

  2. 旅游地位
    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4A级景区,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被誉为“兼有桂林岩洞、庐山清凉、黄山苍松、泰山险峻”的综合性景区。

四、其他信息

如需更详细景点信息或历史背景,可参考随州市人民政府等官方渠道(来源:、4、7、8、9)。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天寿半个前程襃采宝秘辩辩裱糊店秉辔禀庾不怀好意不欢而散蚕座襜襦弛荡垂帘催促存入蹙迫达摩禅黨報颠颓定算短欠负羈妻拊恤刚体跟包滑稽俭啬结緑禁脔壻劲丽济世安邦举白蕨类植物决囊列席狸藻録供昧瞀苗脉目瞪口呆木子朴古婆老气絶亲和力区划筮卜逝湍説不上去夙凋索非亚叹观止矣天闱恬养蹄洼讬承霞人写鉴嶰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