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衰弱的老人。《左传·襄公十年》:“余羸老也,可重任乎?”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行於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於道路。”
(2).衰老。 晋 潘岳 《闲居赋》:“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年八十许,尚聪明不大羸老。”
“羸老”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基本含义
指年老体衰的状态,多用于描述人因年迈而身体虚弱、精神不振。由“羸”(衰弱)与“老”(年长)二字组合而成,强调年龄与健康状态的双重衰退。
具体释义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描述年迈且健康不佳的人。例如欧阳修《吉州学记》记载少者扶助“羸老”,体现社会关怀;葛洪《抱朴子》提到“年八十许,尚聪明不大羸老”,则对比了高龄但未明显衰弱的情况。
补充说明
“羸”单独使用时,还可指瘦弱或疲困,如《资治通鉴》中“羸兵负草”形容瘦弱的士兵,进一步延伸了“羸老”中衰弱之意的语境。
注意: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多见于古文或学术讨论。需避免与口语中“赢老”等近似词混淆(如的错误解释)。
《羸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年纪老迈,身体虚弱,体弱多病的老人。
《羸老》的部首是羊,部首笔画数是6。
《羸老》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羸”表示身体虚弱,多病;“老”表示年迈。
《羸老》的繁体写法为“癘老”。
在古代,汉字《羸老》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1. 这位羸老虽年迈,却仍然坚持工作。
2. 他的老父亲身体羸弱,需要照料。
羸瘦、羸弱、羸病、羸弱萎靡、羸衰、羸瘦憔悴
虚弱、体弱、衰老、佝偻、老弱
健壮、强壮、年轻、朝气蓬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