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委质的意思、委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委质的解释

亦作“ 委挚 ”。亦作“ 委贄 ”。1.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礼记·曲礼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孔颖达 疏:“童子见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於地而自退辟之。” 汉 班固 《白6*虎通·瑞贽》《曲礼》作“童子委贄而退”。

(2).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国语·晋语九》:“臣委质於 狄 之鼓,未委质於 晋 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 韦昭 注:“言委贄於君,书名於册,示必死也。”一说下拜,表示恭敬承奉之意。《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 注:“屈膝而君事之,则不可以贰。” 孔颖达 疏:“质,形体也……拜则屈膝而委身体於地,以明敬奉之也。”

(3).引申为臣服、归附。 晋 陆云 《盛德颂》:“ 越裳 委贄, 肃慎 来王。”《魏书·张袞传》:“昔 酈生 一説, 田横 委质; 鲁连 飞书, 聊 将授首。”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钱俶 在本国岁修职贡无闕,今又委质来朝,若利其土宇而留之殆非人主之用心,何以示信天下也。” 明 张煌言 《子房报韩论》:“观史载 汉王 归国, 子房 送之 南郑 。辞归,劝以烧絶栈道。此时虽为画策,尚未委贄於 汉 也。”

(4).送上礼物,拜人为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双髻道人》:“乃今而后知先生为当世之仙人也,愿委贄为弟子。”

(5).弃身;置身。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侧闻 鲁 泽祥麟,希委质於 宣父 。” 唐 白居易 《感鹤》诗:“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宋 王安石 《招吕望之使君》诗:“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委质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委质"一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本义:献礼以示归顺

指古代臣子向君主献上礼物(通常为雉、雁等),表示献身效忠,确立君臣关系。

典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委质为臣,贰乃辟也。" 司马贞《索隐》引服虔注:"古者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示必死节于其君也。" 此处的"质"通"贽",即初次拜见尊长时所执的礼物。臣子通过献贽仪式,象征将生命交付君主,确立终身效忠的契约关系 。

二、引申义:托身效力

由献礼仪式引申为全身心投靠、依附某人或某集团,为其尽忠服务。

文献例证:

  1.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 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屈膝而君事之。" 指将姓名登记于君主的名册,行跪拜礼以示臣服 。
  2. 《三国志·蜀志·黄忠传》:"委质先主,从入益州。" 此处指黄忠投效刘备并誓死追随 。

补充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

  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左丘明《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3.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委质”是古代汉语中的礼仪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释义

“委质”读作wěi zhì,原指卑幼者向尊长献礼时,将礼物放置于地以示恭敬,后引申为臣子向君主献身效忠的仪式,表示忠诚不二。


二、详细解释

  1. 礼仪行为
    古代卑幼者拜见尊长时,因身份差异不能直接交接礼物,需将礼物(如羔、雁、雉等)放置于地后退下,称为“委质”。这一行为体现了等级制度下的礼节规范。

  2. 政治效忠
    在君臣关系中,“委质”是臣子向君主献礼并宣誓效忠的仪式,象征以生命奉君。《国语·晋语九》提到:“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即强调臣子需终身尽忠。

  3. 引申含义
    进一步发展为归附、臣服之意,如《史记·屈原列传》中张仪“厚币委质事楚”,即通过献礼表示归顺楚国。


三、历史典故与例证


四、近义词与用法注意

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礼记》《国语》等古籍原文,或查看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艾炷柏成子臯班门弄斧饱暖思淫欲贬官陈子昂寸函琱弓豆花水鹅鞴翻唇弄舌赶逐官本光源官收骇窜好过黑虎跳横扯恒业坏胎火丹讲索脚根金边债券精辟敬天爱民卷帘门口器跨马鞍廉选力挫忙迫毛锥霉烂门杯绵绵不断末后配递皮车凭臆强迫怯色清浄身轻重缓急三仙善邻时聘寿丘输忱水鹢所在天下为笼贴里无烟娴都小君邪乎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