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誨的意思、納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誨的解釋

進獻善言。《書·說命上》:“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 孔 傳:“言當納諫誨直辭,以輔我德。” 蔡沉 集傳:“朝夕納誨者,無時不進善言也。”《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納誨,著在惇史。” 唐 元稹 《蕭俛等加勳制》:“王功曰勳,茲用報汝,尚克納誨,毋忘協心。”《明史·張居正傳》:“先生有師保之責,與諸臣異。其為我朝夕納誨,以輔台德,用終先帝憑幾之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納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拼音:nà huì
核心含義:指“進獻善言”,即主動向他人(通常指上級或尊者)提出有益的建議或勸告。該詞源自《尚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台德”,強調通過谏言輔助德行提升。

二、詞源與結構

  1. 字義拆分:
    • 納:本義為“接受、采納”,但在“納誨”中引申為“進獻”。
    • 誨:意為“教導、教誨”,此處指有益的言論。
  2. 語境延伸:部分資料(如、4)将“納誨”解釋為“接受教誨并吸收”,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三、用法與例句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釋義的語境,可參考《尚書》《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誨的意思

納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将知識、智慧傳授給别人,使其受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納誨的部首是线(xiàn),總筆畫為14畫。

來源

納誨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典籍《莊子》。其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納誨者的智者,他以慷慨傳授智慧為樂。

繁體

納誨的繁體字為「納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納誨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篆書中,納誨被寫為「訥^訢」。

例句

1.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常将自己的知識納誨給年輕人。

2. 曾經有一位教師,他用心納誨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受益匪淺。

組詞

納誨沒有常見的構詞法,因此沒有常用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

啟迪、傳授、教導。

反義詞

扣留、保留、隱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