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蜡丸帛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晋 人屡於塞上及 河 津获 文礼 蜡丸绢书, 晋王 皆遣使归之, 文礼 惭惧。”亦省称“ 蜡绢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使相》:“ 光启 三年,枢密 刘季述 、 王仲山 册 昭宗 为太上皇,以 德王 裕 监国。欲杀 崔允 ,密以蜡绢致意,告州使 孙德昭 。”参见“ 蜡丸帛书 ”。
“蜡丸绢书”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既指古代一种特殊的密信形式,也可作为成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构成
实际用途
古代将机密文书卷成小卷,封入蜡丸中,通过防水、防损的方式传递。例如:
作为成语时,“蜡丸绢书”比喻文字精炼而信息丰富,强调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例如形容文章或文件内容高度浓缩,以小见大。
提示:若需查看具体古籍案例(如《资治通鉴》《玉壶清话》),可参考、7、8的原始出处。
《蜡丸绢书》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小而珍贵的书籍。蜡丸是一种制作精致的蜡制品,绢书指的是用绢布做成的书籍。
《蜡丸绢书》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笔画:
《蜡丸绢书》这个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
《蜡丸绢书》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蜡丸絹書。
古时候所使用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蜡丸绢书》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具体的写法现已无法确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蜡丸绢书》这个词的例句:
与《蜡丸绢书》相关的组词有:
与《蜡丸绢书》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与《蜡丸绢书》意思相反的词语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