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丸绢书的意思、蜡丸绢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丸绢书的解释

即蜡丸帛书。《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晋 人屡於塞上及 河 津获 文礼 蜡丸绢书, 晋王 皆遣使归之, 文礼 惭惧。”亦省称“ 蜡绢 ”。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使相》:“ 光启 三年,枢密 刘季述 、 王仲山 册 昭宗 为太上皇,以 德王 裕 监国。欲杀 崔允 ,密以蜡绢致意,告州使 孙德昭 。”参见“ 蜡丸帛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蜡丸绢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机密文书形式,兼具物理保密性与文化象征意义,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定义与形制特征

蜡丸指用蜂蜡熔铸成的空心球体,绢书则是书写于丝织绢帛上的文书。二者结合形成“蜡丸藏绢书”的保密载体:


二、历史应用与文献记载

此形式盛行于唐宋时期,常见于军事谍报或政治密奏:

  1. 唐代案例:据《新唐书·颜真卿传》载,安史之乱时颜真卿以蜡丸藏表章,向唐玄宗传递河北军情。
  2. 宋代制度:《宋史·职官志》提及边关将领需以蜡丸密封奏报急务,防止途中泄密。
  3. 文学映射: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考证“蜡书”为“以帛写书,蜡丸封之”,印证其作为文化符号的延续性。

三、文化内涵与演变

蜡丸绢书不仅体现古代加密技术,更衍生出双重象征:


结论:蜡丸绢书是融合器物实用性与文化叙事的独特载体,其核心在于通过物理密封实现信息保密,并在历史实践中升华为忠诚与机密的双重文化意象(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科技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蜡丸绢书”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既指古代一种特殊的密信形式,也可作为成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蜡丸:用蜡制成的球形外壳,常用于密封药丸或机密文件。
    • 绢书:写在丝织品(绢帛)上的文书。
  2. 实际用途
    古代将机密文书卷成小卷,封入蜡丸中,通过防水、防损的方式传递。例如:

    • 《资治通鉴》记载,五代时期晋王曾截获敌方蜡丸绢书并归还,以此瓦解对方士气。
    • 唐代《酉阳杂俎》提到用蜡丸帛书传递军事情报。

二、成语含义

作为成语时,“蜡丸绢书”比喻文字精炼而信息丰富,强调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例如形容文章或文件内容高度浓缩,以小见大。

三、历史背景


提示:若需查看具体古籍案例(如《资治通鉴》《玉壶清话》),可参考、7、8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饱汉不知饿汉饥贬低猖悖婵娟子杵瓜大幻黨徒道数大去大亚湾核电站濎滢东经二六时法无可贷奉禀丰度翩翩阜俗挂枝儿贵属行家生活呵婆婆红河换约江表脚踝靳靳金头银面聚萤积雪空堕匮绝澜翻漫暗内页凝重奇爱嵌窦慊苦清跸起誓醛基鹊门雀瓢溶结软壳鸡蛋梢人婶子特称判断恬嬉天座踢圆同质吐诉望养闱艺温凉玉盏武秀才下巴香笼咸平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