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usk scene]∶傍晚的景色
(2) [old age situation]∶比喻人晚年时的景况
(1).傍晚的景象。 唐 杜牧 《题敬爱寺楼》诗:“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唐 灵一 《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诗:“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暉。” 宋 刘敞 《春阴》诗:“江上浮云聚,城中暮景兼。”
(2).指夕阳。景,日光。 唐 元稹 《种竹》诗:“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栏。” 唐 杜甫 《杜位宅守岁》诗:“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唐 杜甫 《一室》诗:“一室他乡远,空林暮景悬。”
(3).比喻垂老之年。 宋 胡宿 《乞杨安国改官奏》:“ 安国 授经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 清 唐孙华 《中秋夜无月》诗:“暮景欢娱少,深居寂寞多。”
“暮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傍晚的景色
指日落时分的自然景象,如晚霞、余晖等。例如唐代杜牧《题敬爱寺楼》中“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通过“暮景”描绘雪后黄昏的苍茫山色。
比喻晚年境况
引申为对人生垂老阶段的形容,常带有岁月流逝的感慨。如宋代胡宿《乞杨安国改官奏》中“桑榆暮景,光阴几何”,以“暮景”暗喻晚年时光短暂。
指夕阳的余晖
唐代元稹《种竹》诗“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栏”中的“暮景”即指落日余光。
文学中的情感寄托
该词常与孤寂、衰老等情感关联。例如杜甫《一室》中“空林暮景悬”,以暮色烘托漂泊异乡的苍凉心境。
通过不同语境,“暮景”既可具象描绘黄昏景象,也可抽象表达时间与生命的哲思。
《暮景》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日落时分或傍晚的景色,暮色渐浓的景象。在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天空呈现出橙红色,大地逐渐变暗,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
《暮景》共有两个部首,其中“日”为左部,表示与太阳相关,而“景”为右部,表示景色。它一共有12画。
《暮景》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常用于诗词、散文等描述自然景象的作品中。它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暮景》的繁体字为「暮景」。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暮景」的字形稍有差异。例如,「暮」的上部有一个「日」字,下部是「目」字,表示在太阳下眨眼的人。而「景」的下部是「夂」字,表示行走中途停留的样子。
1. 她站在山坡上,眺望着远处的暮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柔和的阳光所笼罩。
2. 傍晚时分,公园里的湖水倒映着天际的暮景,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暮光、暮色、暮年、暮霭、暮鼓晨钟
黄昏、傍晚、日落
清晨、日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