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飧钱的意思、飧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飧钱的解释

亦作“飱钱”。古代于俸禄之外赐给官吏的饭食钱。《旧唐书·代宗纪》:“二月丁亥朔,释奠於国学,赐宰臣百官飧钱五百贯,於国学食。”《新唐书·嗣吴王祗传》:“是时勋望大臣无职事者皆得待詔於院,给飱钱署舍,以厚其礼。”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三表》:“日有秩酒,月有飱钱,奉此一身,已踰二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飧钱”是由“飧”与“钱”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字源与历史语境中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飧(sūn):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晚饭,简单的饭食”,《说文解字》注“餔也,从夕、食”,即傍晚进食的简餐。该字在古文献中常指官吏的日常饮食或俸禄中的膳食部分,如《诗经·魏风》中“不素飧兮”即指不白吃饭。
  2. 钱(qián):本义为货币,《玉篇》释为“财货也”,后衍生为费用、津贴,如唐代官员的“俸钱”包含职务补贴。

二、复合词“飧钱”的考据 “飧钱”属古代职官制度术语,指官吏俸禄中用于膳食开支的专项津贴。据《通典·职官志》记载,唐代官员俸禄含“月俸、职田、飧钱”,其中“飧钱”按品级发放,用于支付日常饮食开销。宋代《文昌杂录》亦载,地方官吏可申领“飧钱”以补炊事之需。

三、语义演变 该词现代已罕用,但在《汉语历史词汇学》等研究中被列为俸禄制度研究的关键词,体现古代职官经济结构的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

“飧钱”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古代官吏在俸禄之外额外获得的饭食补贴,主要用于公务期间的餐饮开支。拼音为sūn qián,其中“飧”本义为简单的饭食(如晚饭)。

  2. 历史出处
    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唐代宗曾于释奠礼(祭祀孔子的仪式)后,赐予宰臣百官“飧钱五百贯”,专用于国学内的餐饮。这一记载表明飧钱具有特定场合的补贴性质。

  3. 用途与背景
    古代官员俸禄体系外常设各类津贴,飧钱类似现代的“餐补”,可能与公务活动(如祭祀、会议)期间的集体用餐相关,属于职务福利的一部分。

  4. 相关延伸
    需注意“飧钱”一词在现代已不常用,且目前可查的文献记载较少,更多细节需结合《旧唐书》等原始史料进一步考证。

建议参考《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或唐代经济史研究资料,获取更权威的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罢祠鞴马避坐嘈嚷炽发吃语诗稠迭储材村蠢丹井客刁酒阨阱蕃蔽粉连纸分龙兵桴栰丐颉感逝山阳革凡登圣功模好佚恶劳哗呶急案简发机船晶灿灿进贤屏恶极其九冰蕾铃乐战料哥理睬冒越默成尼山排出液攀扶攀岩跑蹄朴士辟儒前马清夜起坡人神共愤荣陨槮梢上笺闪杀十六进制霜晖讼灵铜子儿歪风罔既忘忧物畏龙威迫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