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标志。《管子·禁藏》:“棺槨足以朽骨,衣食足以朽肉,坟墓足以道记。” 尹知章 注:“道识其处,各有记也。”
(2).道教的书籍。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烧香披道记,悬镜厌山神。” 唐 王勃 《游山庙序》:“常学仙经,博涉道记。” 唐 张说 《道家四首奉敕撰》之四:“道记开中籙,真官表上清。”
“道记”一词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属于复合式结构,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经典文献两个角度阐释:
一、字源解析
“道”在《说文解字》中释作“所行道也”,本义为道路,后引申为规律、法则,《汉语大词典》载其哲学义项特指宇宙本原或自然规律。“记”在《玉篇》中训为“识也”,原指用文字留存事物,后衍生出标识、符号等含义,如《周礼》郑玄注所言“记,谓徽识也”。
二、经典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该词曾见于道教典籍的特殊语境,如元代《道法会元》载:“道记玄文,乃三洞真符之秘”,此处“道记”特指道教符箓体系中记录玄理的秘文符号。明代《正统道藏》中“授道记者,当盟三官”的记载,则体现其作为道教传承信物的宗教仪式功能。
需特别说明的是,现代权威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均未单独收录“道记”词条,其使用范畴主要集中于宗教文献或特定历史文本中。建议研究者在具体语境中结合《云笈七签》《道藏》等道教经典进行语义考辨。
“道记”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综合了不同文献和语境中的用法:
标志/标记
道教典籍
现代衍生含义
补充说明:提到的“道德修养记载”之说,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解读。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典文献中以前两种解释为主。
阿里斯托芬稗子宝靥北大荒播食侈意充斥大勇滴滴答答定风波令鼎力相助缔葺阏积恶口二丘法皇翻贺为吊飞晖非异人任分屯覆藏附骥公牙鼓吹曲鼓震还安河幅驩迎灰色祸谋活死人护筑惊心惨目机泉急智撅子累句帘政迷闷明星母气女先裒裒锵喤怯缩劝诱散畅筛罗山宇深鉴申诫衰堕疏浅鼗武天桥条华偷窳往行蚊吟熙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