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母服的意思、母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母服的解释

(1).服丧制度之一。古制,父在母死,服丧一年。自 唐 垂拱 年间始,改为三年。见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母服》。

(2).居母丧所穿的丧服。《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八年》:“时 仲言 有母服,难入禁中,乃使衣民服,号 王山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母服"是传统丧服制度中的专称,指子女为亡母所穿的丧服。根据《仪礼·丧服》记载,母服制度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释义 母服属于五服制度中的"齐衰"类丧服,斩衰三年为最重丧服,齐衰次之。《礼记·丧服小记》载:"为母齐衰三年",指子女需为生母、继母、慈母服三年齐衰。齐衰服以粗麻布制成,缝制时衣边需收齐,区别于斩衰服的毛边形态。

二、服制特点

  1. 父在服期差异:若父亲健在,子为母服齐衰一年;父卒则服齐衰三年。《仪礼注疏》解释此制为"尊父压子"的礼法原则。
  2. 特殊情形:庶子为生母服丧时,若生母身份为父妾,服期需缩短为一年,此制见于《仪礼·丧服》"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条。

三、礼制依据 母服制度源自《周礼》五服体系,唐代《开元礼》将其系统化为"三父八母"服制,详细规定不同母子关系对应的服丧等级。宋代《朱子家礼》进一步细化守孝行为规范,如居丧期间不得婚嫁、宴饮等。

四、历史演变 明清时期母服制度出现重大调整,《大明律》和《大清通礼》先后将父在服母丧的期限统一为三年,体现对母系亲权的强化。这种变革在《读礼通考》中被称为"母服均等化"进程。

(文献来源:1.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仪礼》注疏;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母服”是古代丧礼制度中的术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服丧制度

  1. 古制规定:若父亲在世而母亲去世,子女需为母亲服丧一年。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礼法中对父权的重视()。
  2. 唐代改革:唐垂拱年间(武则天时期)将母服期限从一年改为三年,与父丧等同,反映了礼制调整与社会观念的变化。此修订被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母服》收录()。

二、丧服形制

指子女在母亲丧期所穿的特定服饰,通常以粗麻布制成,体现哀悼之礼。例如《资治通鉴》记载唐文宗时期,官员李仲言因居母丧需穿母服,为避嫌改穿平民服饰()。

补充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了古代礼制演变和文献记载,如需进一步研究可查阅《唐会要》《新唐书·礼乐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譺譺把风白足高僧襃表悲切臂鞴比物伯尔尼长天此箇窜名大溜地肤沸渭钢匀钩脚浩唱话下回拜火池甲错焦暑疾鬭济济促促浄饭王惊佩金牋椋鸟龙牀旅币蝒马默默无言排甲评说聘嫁铺敍谦谦清耀情障屈曳然顶桑蠖上谕潲水神宇射像十善道曙华丝绳四生悚怍蒐讨搪突填榜铁什踢秃沃土卧辙无猒咸潟